游学山西和顺许村··——五方元音【旅游纪实】

标签:
古长城探访长城山西和顺许村画家村学生遭暴晒 |
分类: 旅游纪实 |
游学山西和顺许村··
——五方元音【旅游纪实】
——五方元音【旅游纪实】
在山西和顺旅游期间去了一处有特色的乡村那就是经过无数人打造的“许村画家村”,村落历史不是很久,应该在元代就有了村落,至少有了人在此地居住!是个古老却又年轻的村落,是由“太行山古驿道”形成的村落···

许村村是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松烟镇下辖村,位于和顺县城东部约27公里处,距松烟镇南7公里。全村398户,总人口1209人,其中农业人口1172人,非农人口37人。有劳力772人,其中男劳力402人,女劳力370人。耕地总面积1964亩。
因为村落是由于“太行山古驿道”而形成的原因,有着大量的外迁人员存在,其武安、邢台县人可以居住在这里或许证明了当时该地的富有,当然迁民的原因有多种,灾荒、在1942年大饥荒时,有大量的河北东部人员西迁至山区,兵乱,在民国期间有大量的人员为了躲避“兵乱”迁移至山区,这但是事实的···

由于地处晋中平原,人们的生活得以改善,至少可以吃饱、有饭吃、因为山西的人们有存储粮食的习惯,人们各家各户至少有“三年储备粮”,家家户户都是“大缸屯粮”、“小缸存米”从来没有在地里将粮食卖掉的“坏习惯!”,并且还有不将粮食收完的习惯,这是人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许村”虽说外面光鲜亮丽,但是在村落里面依然有濒临坍塌的大量古房屋的存在,看看这些“梁凛”,应该可以判断出,当时修建房屋时人们的财富观与现实问题了,
人们在修建房屋时是需要有长时间的计划、储备工作要做的,“梁”、“凛”一般都需要一年前作准备,找好“梁”、“凛”的材料后,再去山上“打石头”、“脱坯”烧砖、盖房,当然作为盖房的主家是需要大量的“粮食”做准备的,是要超出家庭储备的两倍之多,人们为此在这一年中辛辛苦苦的种地、做好修建房屋的准备·····

原来的人们在修建房屋时都是“管饭吃”,所以需要一年准备粮食就可以啦,无论谁家盖房,都前去“混饭!”这是在中国最传统的习俗,无论 多少人都可以在修建房屋的人家吃饱饭,无论你是山上“打石头”,还是在山里“刨树”,还是在家中建地基,都可以吃饱饭的,或许就是因为这个,
,时长00:01

平原的人们在“灾荒年”期间,大量地涌入山区、涌入“山西”躲避灾荒、躲避疾病的,当然也有因为“走西口”的人们各种因素造成了不能走、不愿意走,成为落地居住的

当然河北有大量的人员在山西各地存留这是事实的,不能夸大“洪洞县迁民”的神奇传说,在太原依然有大量的邢台籍人在太原扎根,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已经数辈的事实!
“古驿道”的建筑风格多少这样在建筑前沿加上这个前沿的,为的是途径的赶路的人们都可以借助这个“前沿”避风遮雨,人们铺上“羊皮”就可以凑合一晚上,天亮后继续赶路!在我们信都区“龙门村”就有大量的建筑具有这样风格的设置。

大量的学生们来到这里,关键是因为不好好学习却在这里饱受着太阳暴晒的疾苦,不是吗?同样的学习环境,为什么不能努力学习一下呢?为什么要去受这份罪呢?难道画画真的可以有出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