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开元寺赶斋*—五方元音【纪实邢台】

标签:
后赵石勒建造邢台古开元寺邢台大开元寺《邢台市开元寺金石》斋饭 |
分类: 纪实邢台 |
纪实邢台
七月十五开元寺赶斋!
——五方元音【纪实邢台】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也被人们习惯称之为“鬼节”,以前民间把七月十五叫做“鬼节”,通常叫中元节。中元是道教的概念,道教有三位一体的天神崇拜:天官、地官、水官,三位主宰人间祸福的大神。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个月圆之夜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天官在正月十五为人赐福,地官在七月十五为人赦罪,水官在十月十五为人解厄。佛教起源说的故事性最强。佛教经文《佛说盂兰盆经》记载,佛祖的大弟子目犍连(中国人常叫他目连)见到母亲在阿鼻地狱中受罪,形销骨立,于是以钵盛饭菜送给母亲,母亲抓饭要往嘴里送,饭一到手就变成炭火。所以说我是要去寺里瞻拜一下的,早晨我赶往“邢台开元古寺”,看到人们正在参观“唐16面经幢”,于是我便停下脚步,前往参观,
唐大历五年或建中三年(770或 782)。《金石分域编》著录:“节度副使李夆书,年号缺,存‘戌二月戊辰朔十日丁丑建。’”砂岩质。现地表可见通高 317 厘米,地表下所埋部分高度不详。幢身为棱形十六面体,幢高厘米,面宽18厘米,第一至九面镌志静所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上部浮雕莲瓣一匝形成束带,束带之上十六面各凿一龛,龛内精雕坐佛一尊,佛龛与佛曾经鎏金,面向东北佛龛下镌一“吕”字,不知何意;再上覆以顶檐与宝盖结合而成八角幢顶,檐脊前端各有圆雕伏兽,兽口各啣璎珞垂幔绦结连环而成十六垂。
,时长00:25
宝盖下浮雕缠枝花卉和飞天、瑞兽。此外,仰莲束带之下还凿有长方形卯眼八个,应为安装构件,组合更大的第一层庑檐式宝顶,保护经文而备。结构如此巧妙奇特、工艺如此精湛辉煌的唐代十六面经幢,堪称绝无仅有。现存邢台开元寺。据传,当年梁思成、林薇因特意来此巡访时,发现次经幢后,感激涕零地直呼:终于找“中国古石木建筑”的原型了,这就是中国传统的“石木结构建筑”,打破了日本垄断唐代建筑的格局,使中国唐代建筑有了立足之地!或许在就是老祖宗给邢台人们流下的宝贝吧····
——五方元音【纪实邢台】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

唐大历五年或建中三年(770或 782)。《金石分域编》著录:“节度副使李夆书,年号缺,存‘戌二月戊辰朔十日丁丑建。’”砂岩质。现地表可见通高 317 厘米,地表下所埋部分高度不详。幢身为棱形十六面体,幢高厘米,面宽18厘米,第一至九面镌志静所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上部浮雕莲瓣一匝形成束带,束带之上十六面各凿一龛,龛内精雕坐佛一尊,佛龛与佛曾经鎏金,面向东北佛龛下镌一“吕”字,不知何意;再上覆以顶檐与宝盖结合而成八角幢顶,檐脊前端各有圆雕伏兽,兽口各啣璎珞垂幔绦结连环而成十六垂。
,时长00:25
宝盖下浮雕缠枝花卉和飞天、瑞兽。此外,仰莲束带之下还凿有长方形卯眼八个,应为安装构件,组合更大的第一层庑檐式宝顶,保护经文而备。结构如此巧妙奇特、工艺如此精湛辉煌的唐代十六面经幢,堪称绝无仅有。现存邢台开元寺。据传,当年梁思成、林薇因特意来此巡访时,发现次经幢后,感激涕零地直呼:终于找“中国古石木建筑”的原型了,这就是中国传统的“石木结构建筑”,打破了日本垄断唐代建筑的格局,使中国唐代建筑有了立足之地!或许在就是老祖宗给邢台人们流下的宝贝吧····

当然不免令我沮丧,那就是2012年时制作《邢台开元寺金世志》的曾经,一天我们大家决定要做《16面经幢》时,已故金石家、柏乡县籍赵现堂先生先一步攀爬上架,并且有疑问与我商榷,我不顾一切的上去,结果在攀爬过程中,从3米高的架子上跌下,一致卡在经幢与墙的缝隙中,导致多人共同用力,才将我从缝隙中拽出,在家中躺了三天,才能继续在邢台开元寺继续义务制作拓片。这个经历是我终身难以忘记的,也是我有史以来受的最严重的一次伤害,至今都难以忘怀······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铸铁质。钟高 320 厘米,下沿周长 750 厘米,最大直径 235 厘米,钟壁最厚处约 22厘米,钮高 50 厘米,重达9.1吨。钟外壁自上而下分为四层三十二格,最上层南北二格钟铭 “皇帝万岁,重臣千秋”、“香花供养,佛法僧宝”分别与最下层所铸八卦符号的“乾”、“坤”二卦相对应;其他六格分铸日、月、人、兽、牛、鱼等象征性的黄道十二宫图案,分别与最下层的其他六卦符号相对应。····

,时长00:27
中间两层的十六格内铸有题记、题名十四组并且有铸造铭文:,时大定甲辰岁丁卯月庚申朔戊子日巽时铸造。”或许这就是邢台老祖先给邢台人们留下的“国宝之一吧·····”人们情不自禁地用手抚摸着铁钟,眼中包含泪花,都在回忆着这个铁钟的迁移史,与历史的岁月。从开元寺拉到“达活泉”,再次从“达活泉”拉回开元寺,这个过程是经历了多少苦难与研究啊·····
“邢台古开元寺”匆匆地浏览完后,我便来到“邢台大开元寺”,在大殿上首先见到的是:李继生先生,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邢台市摄影家协会顾问,正在大殿前给重居士、建筑拍照,相见分外亲切,在说着离别之情、道者摄影道路上的艰难困苦,恨不得将这戴口罩的三年未见之情说尽,为了不影响寺内佛事,我们会大声畅谈离别之情、到出人间疾苦·······

在上午11时15分时,我感觉到“斋饭”应该到点了,于是我与邢台学院李老师、老邻居宝旺哥赶往斋堂,说起斋饭来,曾经在前面搞《邢台古陶文题跋展》期间,曾经有北京美女游学邢台,并且参观了大开元寺与“郭守敬纪念馆”,是个痴心“走黄河”的每年,她从北京通州出发,沿“京杭大运河”南下,一直巡访到邢台当时,就有《看展览吃斋饭···》篇,对邢台大开元寺进行了描写,当然也提到《邢台古陶文题跋展》活动,当时她说:“或许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历史文献展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