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字古陶文再找依据!
——五方元音【邢文化】
我近期欲搞《邢台古陶文题跋展》这可引发了诸多的议论,有人说“你没有古‘邢’字陶文、怎么就敢说《邢台古陶文》呢?”随之便引起我对“邢”字的欲望,当然有人说“邢台古陶文不能少‘邢’字,其建议不错、其实质却很难。”不是吗?一个特定的“陶文”不是说遇到就可以遇到的,当然,当我正在轰轰烈烈地找人题跋时,依然再次站出来说:“你的陶文的依据是什么?历史上有此著录吗?不会是有人臆造的吧?·····”
在这种情况下我再次翻找相关的论述,邢台人都习惯了邢-井
、方、或者井、邑组成邢字,并且成为约定俗称的东西,怎么自己还得考证?有人就说:差不多出处那就是“臆造”?在这样言论下我遍访相关资料,于是在胡湛老师处终于有了结论,那就是胡长春教授编辑的《战国玺印》(分域音序上、下册)
在相关的书中找到了“邢”字的存在。并且不仅仅是一个,是许多许多的邢或者与邢相关的印玺,说起来也是很费劲的,在《战国玺印(分域音序)》共编入玺印9371枚,查找一个邢字,也是费劲的,当然与做著作、课题来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在胡长春教授编辑的书中找到较为相近的“邢”字,——井、土、邑!2就证明了我寻找的“邢”字古陶文的真实性,与可信度。打破了他们说的“臆造”!······
这是胡长春先生的巨著——《战国玺印》(分域音序)上下册(人民出版社出版)
胡长春,现任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法学、古文字学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中国文字与书画艺术”交叉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古文字学与书法学,出版著作主要有《中国书法与古文字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新出殷周青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线装书局,2008年)等。
厚厚的上、下两册,很是有分量与学术价值的,·····
胡湛老师在认真查阅手中相关的内容及相关的图片········
大量的印玺与资料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帧帧、一枚枚枚的印兑令我们眼花缭乱,说实在的,光看就眼花缭乱,如果收集起来其困难程度是多么的困难呢?······
《战国玺印(分域音序)》共编入玺印9371枚,每枚玺印都标有出处,虽不能将存世的古玺印都收全,但针对广大书法篆刻认识来说已够丰富了。·····
该书采用繁体字,方便更多人阅读与查阅。
书后附录所录玺印的逐字《索引表》,共计3850个字头。为了尽量保持古玺印的风貌,本书玺印部分采用繁体字,其余部分为简体字,方便广大书法篆刻工作者的使用。
由此看来:一个人做一个学问、艰难可见一斑,做“邢文化”当然是更需要认真,
该次《邢台古陶文题跋展》收录了近50余幅作品,每个人都是认真题跋读写,各自以不同的角度去题跋,很是有看点的,学问大家3月1日在邢台大开元寺见
门口东侧为20路、2路、公交车高铁站的人下高铁后可乘20路公交车,开元寺站下车,市内乘2路公交车开元寺站即到,非常便利的,3月1人不见不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