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兰村”与“龙池碑记”及“宁国寺”······(手机拍照)
——五方元音【纪实邢台】
前几天去“侯兰村”帮助制作拓片,以做“村史”,其实很是不错的一个活动,村民们都是在积极配合着,有的拿“伞”、有的购买了“白开水”,都在积极配合着,当发现“纸不事宜”后,又都专程跑到“元街”、“古玩城”去买来博纸,真是不好意思的,······
听村民们一直在议论“龙池”?我不知晓,只管干活,先给人家干出要求的碑刻后再说,结果还真有“龙池”,不仅仅有“龙池”并且还有“大清乾隆五十二年”碑刻一桶,很是记载了关于该地缺水、干旱造成的人畜饮水为患的事迹·····
虽然碑刻仅仅“115厘米高”、52厘米宽、厚20厘米。却记载了依然对“水”的渴望,虽然使用了近500字来记载该地干旱缺水之事,当然也设计到“周公井”问题,其周公为明代——朱诰!
朱鋯:明代邢台县知县,因邢台西部缺水而四下打井找水,有张国老仙翁山、《南石门井记》、《清冷泉碑记》、《太子井修井记》、《大石头庄祭井神碑记》等一系列修井、凿井、建井之碑刻记载,可谓少有的知县·······
当然这些碑刻的流传验证了该知县一心为民、不辞辛苦辛劳之为民的流传,······
诸多的碑刻记载了村落中的各种设置的建设之初与重修之旷,
“宁国古刹”这是记载了村落中的传说“宁国寺”的存在的事实,当然这些碑刻就是记载着村落中的文化、风俗、民风,是不可缺少的“历史”,于是证明了该村落中的历史······
虽然文字模糊,却证明了该村落确实存在的历史,“宁国寺”的存在,或许将村落的历史延长,“宁国寺”是一种较为古老的称呼,其历史可以到“唐代”,中国似乎就上海有一座,其原因不详,代考·······
人们对“观音堂”的修复是情有独钟的,或许就是根据字面意思的缘故吧,人们在几十年内重修带数次,看来人们对“观音堂”在该村落人们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是“大清乾隆六十年”重修的,也就是1795年,距今317年,也是乾隆年号最后的一年,乾隆是清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1736年至1795年。乾隆六十年(1795年),弘历禅位于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
邢台开元寺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10年来一直不能忘记,这几天有时间就去“邢台开元寺”帮忙去,无论自己可以干多少活,就是想去,只要不嫌弃,我是会近自己所能去帮助的,10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只可惜并未改变,有时间坐在那个“元代赑屃”上,稍作休息也是好的,人变得苍老了许多,却不能改变我的初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