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在广西旅游,看到碑刻后边发给我说不知内容是什么?
——五方元音【白全忠访碑录】
姐姐在广西旅游期间看到一块碑刻于是发图过来,询问碑刻内容,我边开始了异地访碑之旅·····
其实碑刻上的文字文字都是记载该地事件的纪实内容的,多以当地的区域文化为主,当然这个区域文化是有地区差异的,而这些就需要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及信仰是分不开的,故此首先将碑刻的文字分割开来,对碑刻上的文字进行逐一区分,或许这就是最简单。最容易读懂碑刻记载的内容的方式之一吧·····
一般的碑刻多以立碑的原因为起始,就如该碑刻中记载的“立上石碑录xx里三都卜xx班村x号黄龙本田坎洁洞生·······”这里就是以传统的“记叙文”的方式,记载了该地的村落名字一边大家进一步了解事件的发生·······
当然由于地域文化的限制,导致许多的“区域术语”无法了解,造成不知所以然,这很想就是最关键的“区域文化”的差异,不能总是按照字面意思去解读该碑文内容,如果一概按照文字去解读或许会导致差异,成为他人笑柄,·······
这里至少有纪年的方式对事件进行了记述,入碑刻中有“念乾隆五十二丁未年田中一圈石头大小各异”这里或许是内地人所不了解的风俗、与区域文化,当然也给大家提供了具体纪年——乾隆五十二年!在意思很关键的节点!公元1787年距今有235年的历史,可是在这里却记忆犹新····
乾隆年号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5年。在位帝王为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所以1736为乾隆元年,乾隆五十二年为公元1787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雍正皇帝第四个儿子,母亲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乾隆帝就任以后对广西的管制是非常“人性化”的,对前朝的“移风易俗”、及“农具管理”都实施了较为人性化的管理,——清代中期,乾隆为了继续达到"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统治目的,调整、巩固和加强了清朝政府同边疆少
····
当然乾隆对广西的民俗以“赛灯火、赛宰牛”等民俗予以宽松,以及“持戒”等多以宽松之法予以保留,当然对广西的教育、民俗等以“不治之治”、“济之以宽”与“安民莫先与察吏”等相应政策安抚广西的少数民族特有的“持戒斗殴”、“赛牛屠杀”等行为以“不治之治”的方式应对,也起到了安抚“边疆之稳定”的作用·······
广西历来是个多民族聚居之地,由于农耕使用的工具各异,造成经常方式斗殴,便随手操农具的“镰刀”等农具进行互殴,以至于多方式死伤,而中原人的官员到当地任职后,颇感凶残,却要以禁止使用此类农具,或许这就是乾隆治国之高明之处“不治之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