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景德镇三闾庙拆迁”说保护“古建筑”的呼吁!(手机拍照)
——五方元音
严锐 【说古建筑】
一位有良知的朋友在景德镇访问期间期间,看到那些一直在被拆迁的古镇实感痛心,当然被誉为“瓷都”的景德镇也不例外,处于景德镇最后一个保存完好的街道、码头就将在近日遭遇拆迁,随之暨拍摄了近万张的实地照片,我一开始在疑惑:怎么严锐也喜欢古建筑吗?随之拨通了他的电话后随即问道。结果的回答是:“这里马上就要拆迁啦!”我惊愕?我不知所措的问:“如此好的古镇就要与世隔绝?就要告别人世间了吗?·····”更多的问号在我的脑海中展现·····
严锐告诉我:这里是景德镇最大、年代最久远的码头,有这千百万的善贾从这里将船的“瓷器”运出、又有无数的“煤炭”、“山柴”、人们的日用品、制瓷用具从这里运回“景德镇”,人这里的人们“延续”着千百年来的手艺得以延续!·······
看着那被人们踩踏的坑洼不平“石板路”,或许这里有过无数个美好与痛苦的曾经?看到那被踩踏的坑洼不平的石板路,或许可以令人们想象出那日夜不停的“挑担”挑运物质的人们、或许依然有推着小两轮车不停为了“生计”而在夜色下“赶脚”的人们,在匆匆忙忙的弯腰弓背、架着车辕在地头看着脚下的“石头”在摸索着行走着······
这些被人们踩踏的“光洁无比”的石头或许有过诸多的“挑夫”在这里曾经发生过意外,将无数的“货”被摔坏在这80多米长的小街道上,当然这里还有最有名的“三闾庙”,而这个“三闾庙”祭奠的是“三闾大夫——屈原”的,
三闾庙古街位于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城区西北的昌江之畔,由明街、清街和古码头组成,明街长84.7米,清街长231米,现存明清民居建筑面积4824平方米。它是景德镇仅存的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街,也是千年瓷都最后的历史文化街······
在这个古街道中依然存在着大量的二层木结构的民居古建筑、古店铺,在那些斑驳的墙上依稀可见“华大杂货店”的招牌,可那刚劲有利的字体,或许可以引发诸多的故事与曾经!或许曾经帮助过“濒临死亡”的商贾、或许挽救过诸多的家庭?里面不时的劈劈叭叭的“算珠”相互碰击声,日更多的家庭从“破灭”转向“重生”!······
那些“掌柜”的或许因为“小算”而遭遇“掌柜”的驱赶,或许就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或许某日走投无路之际、身无分文之时,身染疾病之躯,恰感“小二”开门撒尿,而“掌柜挽救”了一位“落魄”、“病危”的进士,逐“中举”后的报答,才奋笔疾书了“花木杂货”的招牌,一致那刚劲有利的“字”成为该条街道最好的“牌匾”?······
在这古老的街道上有着大量的“杉木古建筑”,江西盛产“杉木”,其特点就是生长快、木质松软,一个个长得非常直,鲜有歪七扭八的树干,其杉木漫山遍野生长着,常常有修补之痕,当然大量在杉木也成为“修房补屋”的好材料,由于质地松软易于加工、多以雕花构成,形成与“徽派建筑”相近的类似建筑!······
由于这里是码头口岸,所接触的人员复杂,当然关键是每个人的“见识度”不同,形成了诸多建筑细节上的差异!当然多以“徽派”建筑为主,当然不仅仅就是“景德镇原居民”在这里生活,依然有外地的“善贾”驻守在这里,由于人们的“财富观”不同,其建筑风格各有差异,或许这也是“古驿道”的特性吧······
当人们徜徉在“昌江之畔”的“古码头驿道”时,人们对这里的路面都会有所想象,那坑洼的路面上,有过多少的曾经?在这里有过多少个雨夜、又有过多少“挑夫”、“赶脚”的群体的曾经?又有多少人为了生计而“抢夺码头”而大打出手?有过多少人“经年累月的“踩踏”才让“石板路”不再平整,又经历了经年累月的“磕绊”才令那平坦的“石板路”变得凹凸不平?·····
在这个码头上有过多少个的日日夜夜的“装船”、“卸货”,压坏了无数条的“扁担”才令这里成为“运转中心”,无数的“财富”从这里运向世界各地、祖国的各地,又将无数的所需与“银两”运回“景德镇”,令这个小镇成为“世界财富的源泉”!······
当然无论如何是不能将这里的原貌拆除,因为这里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无数的故事才组成了这条街的“永生”,不能再走“拆除真正文化,去修建新古村落的假故事村落!”虽然人们以不愿意再守在这古老的街道中生活,却无数的“街巷文化”是无尽的永远····
在这样的街巷上生活一定会有意外发生的,有着千千万万的“街巷文化”的发生,如果拆除后将一切都是“假文化!”、“捏造文化!”,就如冯骥才现实说的:“不要再糟蹋古村落啦!要要原汁原味的保护古村落!”或许避免拆除就是最好的保护!不能将这些“原汁原味”的古村落都毁于一旦,再投入巨资重建一个“新古村落!”那样就失去的太多太多了!不仅仅失去的是“古传统文化,最关键的是那些原汁原味最淳朴的乡帮文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