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六的晚餐!——特出的回忆!(手机拍照)
——五方元音【实话实说】
别人家都在热火朝天的过着“五月初五”,可是我们家就不过这个“不吉利的日子”,据许多媒体传播,是屈原殉难之日,是纪念屈原的日子,并且还有赛龙舟、吃粽子、等多种仪式的出现,··········
在30多年前在我的家中降生了一个宝宝,是在五月初六的“夏令时”3时降生了,这是我最大的幸福,仪式我家最幸福的事,姐姐帮助换尿布、姐夫帮助联络,至少是最热闹与忙碌的一天·······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2S0sN9gkrtYbrRia1r2w9OZjibP73o5q5VBibWy9aUIso3G7aOMADAtbrqIFcEgXSOKH3dgB0hZ8h9nEqG8dhSkNQ/0?wx_fmt=jpeg
为此,我每年的五月初六都是我最忙碌的一天,由于特出的情况,今年我与夫人在家中期待着孩子
归来,结果却接到电话:“我与王yingying在街里吃饭啦,你们自己先吃吧·········”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2S0sN9gkrtYbrRia1r2w9OZjibP73o5q5V5icTX16AOC8UBNaSwRc8J8JrsTFPEnjLpg4B7azeiaUD2ZzjG4RBjUIQ/0?wx_fmt=jpeg
或许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都已经习惯了不在家中与父母聚餐了,故此我也习惯了这一切,或许我真正的体会出做父母之心··········
随之,我拿出前几天朋友送的酒,据说是很贵的,说实话却不怎么样的,当然夫人很早就煮熟了我最爱的“花生米”,用5年前的“老醋”泡上,或许这就是最好的菜了吧·········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2S0sN9gkrtYbrRia1r2w9OZjibP73o5q5VHKNHxK1AJrZkgBDLEUf5j10uYsnW8M0quPyIPlSYRkY44ia3AqkVK0A/0?wx_fmt=jpeg
据说“老醋泡花生米”有降压的作用,可是我自己一直也喜欢吃这个“老醋泡花生米”的,当然与“超市”卖的“老醋花生米”是两回事,这“老醋”是我在2015年去“张兰赶集”时买回来的,先不说这个“醋”如何,就在我家中已经存留至少5年了,许多人根本不知道为什么醋要留存那么时间呢?或许这就是差异吧,一个人的文化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不然总是在超市去购买“即食”塑料袋“醋”的人根本不具备这些文化知识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2S0sN9gkrtYbrRia1r2w9OZjibP73o5q5VM8J8lnGPibdEw3J3e3mz5YtMibSo81asCgibnJIMEs43k6WOUOnWjuBCQ/0?wx_fmt=jpeg
前几天朋友从北京特意来看我,并且特意打电话问:“你喜欢喝龙井还是喝毛尖?”我当然回答:“喝龙井啦!不过随便什么都可以········”作为一个下岗职工可以有领导时长关系也是一种幸福的,一旦提出要求,自己就不客气了,让他给买一些好的茶叶,也自己感受一会也是一种幸福·······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2S0sN9gkrtYbrRia1r2w9OZjibP73o5q5Vmz96efhhN2BiacIWdYg4R2IztVWWM2Eics7Ny3Bm4fyUFLiaK5lrwLlgQ/0?wx_fmt=jpeg
说起喝茶来,我一直对那些“茶商”有着较为严重的意见,怎么“龙井茶”就成为一种工艺了呢?那我就要多说一下相关的文化:
龙井茶始产于宋代,明代益盛。在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茶”。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说法。龙井茶泡饮时,但见芽芽直立,汤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者为极品。根据采摘季节的不同分成黄毛丫头茶、明前茶、姑娘茶、嫂嫂茶、婆婆茶等好几种.
先时此茶按产期先后及芽叶嫩老,分为八级,即“莲心、雀舌、极品、明前、雨前、头春、二春、长大”。今分为十一级,即特级与一至十级。一斤特级龙井,约有茶芽达三万六千个之多。狮峰山上的龙井为龙井茶中之上品。该茶采摘有严格要求,有只采一个嫩芽的,有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其制工亦极为讲究,在炒制工艺中有抖、带、挤、挺、扣、抓、压、磨等十大手法。操作时变化多端,令人叫绝。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2S0sN9gkrtYbrRia1r2w9OZjibP73o5q5VmeZib8fq3ZHuG0Y2TKuE8Hkiag0CKQHt9Vp6jia2Qfk1ic4JTmMJEKeIxA/0?wx_fmt=jpeg
龙井茶得名于龙井。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龙井村。龙井原名龙泓,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传说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离龙井500米左右的落晖坞有龙井寺,俗称老龙井,创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初名报国看经院。北宋时改名寿圣院。南宋时又改称广福院、延恩衍庆寺。明正统三年(1438年)才迁移至井畔,现寺已废,僻为茶室。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2S0sN9gkrtbYOQhLPa7ficBl7jZy8Znhc8qnt5SmBKJCNlviaHYhfx2ribGicOd4Z2TtpsSzlTZibv8PsNdM3w8X6RQ/0?wx_fmt=jpeg
怎么就把世世代代的“龙井茶”称其为“一种工艺”呢?怎么在大陆境内都在实施“全民喝普洱”了呢?中国内陆的人的身体可以经受的起吗那样的“涮”吗?或许就是适应于那些天天大肉、大块油腻的牛羊猪肉出完后,无法消化,也只能是依赖“茶叶”涮一下“肚里的油水”吧,不然怎么彻底更改了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呢?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2S0sN9gkrtalmq0C9RwsdA2ReNib3QbEc8iaK4D9CC8Sfr2sGQbhV3HACIAUzKA5WBPkiaXgtaaJCz8Wgx1dHtqXA/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2S0sN9gkrtbia84eJYuPE1ZU7ibpybBlWBKRTf0WGrMMDehxyFyUSslwkrwX8IDibNpTTHWjNpm9dM5icFBWN3ZPag/0?wx_fmt=jpeg
或许我说的会令许多的人们愕然,可是事实如此,五方元音就是喜欢实话实说,不喜欢献媚、阿谀奉承,就如昨天删除了一个人一般,原本个人搞得“红色展览”,我经过数日的思考,终于写出了一篇宣传文字,经过发给人家后答复是:我工作忙,还有许多的工作,我有时间看看吧······似乎我很喜欢“献媚”一般,并且我在夜间一直在与其说,经过无动于衷,我只能删除这样的人了,其实也是很痛心的,似乎我一直在献媚与他人一般,扯淡!谁离开谁不能过呢?至少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吧,·········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2S0sN9gkrtbia84eJYuPE1ZU7ibpybBlWB8GbHCBaFCwkvjeeZhrgiafsV37bXGiaFmEvMDZ3LeC14A1JEvibBRUoDw/0?wx_fmt=jpeg
2021年6月16日12时46分(夫人叫了数次吃饭,赶紧吃饭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