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俗、节日与民族文化的差异

(2009-12-25 05:21:44)
标签:

宗教

民俗

怪状

民族文化

耶稣

中国

杂谈

    民俗、节日与民族文化的差异

                              ——五方元音【民俗与文化系列】

 

 

      今天是“圣诞节”,多数的中国人在这个节日里盲目地度过了。可是又有多少人可以对这个“圣诞节”能说出个1、2呢? 我没有信仰宗教的习惯,但是也不反对宗教,对于任何一种宗教都有它的场所,这就需要人们去研究、去学习、去探究它的起源与发展···否则就是盲目!

    刚才我在广场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说长道短话“圣诞”。看后不仅感慨万千:还是有中国本土的人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还是信奉中国文化的!这如果也列入宗教的话,我也没有什么好辩解的,因为——我是中国人!

    关于“洋节”与“本土节日”我是倾向于“本土节日”的,也就是说:我爱“本土文化”节日是一种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是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有着较强的区域性,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差异性在逐渐增加!——五方元音语录。

    关于“洋节”在中国的兴起还是要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艺术界,而艺术界的人是“灵动”的,是容易接受与吸收“新鲜事物”的。对一切事物不假思索地去模仿、照搬,导致了当今的不伦不类。我在评判“咬金牌”与东西文化的交融 一文中就以提出了这个问题,看来我的观点是对的,一个人们对此并不了解的文化,搞的却是沸沸扬扬地,大有喧宾夺主的势头,视中国的民俗为陋习,这实际就是崇洋媚外的结果!我不反对宗教信仰,但是事物应该是正本清源!什么是正本?什么是源头?我们不妨看看事物的本源:

    我记得在《圣经》中曾经有这样的记载:有3个来自东方中国的博士···!(可能不太准确)这是对耶稣降生时描绘。博士是知识渊博的人,而3个博士应该说知识是比较全面的,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西方当时并没有信仰耶稣这个宗教,圣母是女人其任务是传宗接代,是没有文化的。而女人没有学习文化的权利这在世界各国的历史里都是有据可查的,即使人类的“罪人”——萨达姆、塔利班不也是在推崇这样的行为吗!这样教育人的责任就落在了那“3个东方中国的博士”身上了,她们耳熏目染地就接触到中国的文化。其思想、行为又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

    我不想对宗教过多地评述,但是这毕竟是事实!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那为什么现在的人们要放弃自己而取其他呢?这就是——把西方理论中所体现、所主张的价值,尊奉为适用整个人类世界的普遍真理,不加咀嚼地将西方的一些概念或理论框架套用于中国,将西方社会经验化、普遍化、人类化、中心化,却将中国的社会特出化、民族化、边缘化。这种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西方价值观和知识框架所过滤的思想和实践倾向,每每称颂欧美现代实践的”普世性”和“先进性”···大肆赞扬和追捧那些在概念意识和价值取向上符合或迎合西方利益、诉求及文化战略的风格和类型,扬之为——“世界主义”和代表社会前进发展的各种“后”主义;反过来则极力贬损坚持中国文化立场,坚持中国社会价值取向,抑之为“民族主义”是阻碍社会发展的保守势力···视中国的民俗文化为人类的糟粕····导致中国的传统节日“冬至”不知其所以然,这简直是社会的悲哀!

    我可能对中国的文化情有独钟的缘故,对外文是一窍不通,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把自己身边熟悉的事尽量搞搞清楚,什么是传统、什么不是传统、什么是适合、什么是不适合!因为中国人是有伦理,是有辈分之别的,是永远不能逾越的!见到长辈是必须称呼尊长的,是不能统称为:兄弟姐妹的!如果按照这样的称呼是要“掌掴”的!这也是文明与粗俗的区别吧···

    为了提倡中国的文化我一直在做着不懈的努力,由【文字与语言系列】、【奇谈怪论系列】到【实话实说】,都在时不时地提倡着中国文化!我在2009-12-19 利用搜狐官方圈子| 【晒工资】晒晒你“冬至”的花费!就是为了提醒大家过中国的节日。可是在我们搜狐里并没有多大的浏览量,反之在新浪的【新浪杂谈】广场却有上千人的阅读!为此:我决定再增加一个【民俗与节日系列】以提升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008-02-21 正月十五闹花灯 2008-09-17 到美国挣钱去!——也说“热钱”

2008-02-22 孔明灯 2008-10-10 外语是万能的吗?——也说益川敏英

2008-02-06 有感"中国话"迎接“人民币”换政治的时代到来

2008-03-18 维护中华民族语言的尊严-----------再说“粉丝”

2008-03-13 维护中华民族语言的尊严-----------也说“粉丝”

2008-04-05 维护中华民族语言的尊严之三----正确使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