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英国女俘安娜的传奇

(2016-03-24 12:16:26)
标签:

转载

分类: 史海沉钩
[转载]英国女俘安娜的传奇
日本《阿芙蓉汇闻》书影。

晏拏哪咘(Anne Noble,时年26岁,闺名安娜Anne,她是拿布(Mr. Noble)的妻子,所以后来大多称之为拿布夫人(Mrs. Noble)。拿布是风筝号的船长(her master),风筝号被英军雇用后,他被委任为船上的二把手(received an acting order as a second master in her majesty's navy),现今所见宾汉著述之译作,译为“副航务长”。风筝号失事时,拿布船长和他的孩子溺亡。

拿布夫人,可能是整个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拿获的唯一一位女性俘虏。据宾汉记述,她被从上虞县解到宁波府,有点像游街,引起百姓一路围观。这对于刚刚丧夫失子、又方脱海上惊恐的商人之妇来说,无疑是一种更为痛苦的折磨。

[转载]英国女俘安娜的传奇[转载]英国女俘安娜的传奇
上图:载1842年《伦敦新闻画报》。下图:载The Chinese War by Lt. John Ouchterlony.


但这旷古稀有的罕事儿,自然不会顾及事主的悲伤,它就像断线的风筝飞快地掠过浙东的城镇乡村、街头巷尾,成为鸿儒白丁们茶余饭后兴味盎然的谈资话题,于是这位过去生活平淡无奇的番商寡妇,还没出宁波牢笼,坊间便疯传着她身世的各种版本。

流传最广最久的,是说她是女王妹妹的(宾汉);更加有鼻子有眼的,则说她是英王三公主。这个版本,直到民国年间,还上了北京大学的教学讲义《中国近百年史要》(1930),言之凿凿地称她为“女酋,为英皇第三女也。英将许还侵地,请还女酋”云云 [1]

另一个版本更加惊世骇俗,——说拿布夫人就是英国女主!刊刻于清同治四年(1865)的夏燮著《中西纪事》,其卷之五中说:“伯麦踞定海数月,闻抚事定,辄听洋艘四出游奕。行至余姚,有土人诱其五桅大船搁浅内滩中,获白夷数人,内夷妇一人,装饰甚盛,有传其为外洋之公主者。伊相(即伊里布。水银注)闻之,飞檄余姚县设供帐,委员护送入粤。时白夷有善绘事者,上海知县黄冕得其所绘彼国朝仪图以上,则英国女主也!”夏氏还唯恐读者不信,接着说:“予亲见其图说,女主之婿曰博雅那,同在朝班序立。凡大臣入朝,率屈一膝,以手执女主之手而嗅之。后见台湾所进图说及西人纪载,皆与此同”。

更奇的是,拿布夫人的名声还传到了东洋,并摇身一变而为骁勇善战的洋女将!

大约编辑于日本弘化丁未年(1847)的《阿芙蓉汇闻》,记录了中国船主沈耘谷、陈逸舟向长崎的幕府官吏报告于道光庚子年十二月间(18401224日至1841122日)的“清商口单”(又所谓的“风说书”)。其中说道:“(道光廿年)九月廿日,宁波府内余姚县又到一艘,各处窥伺,此处居民数万,各驰集防御,两相厮打之际,船上放大炮二门,只因此处海底甚浅,随潮进退,或深或浅,尹(英)夷不谙地理,妄放大炮,因势搁浅,船破沈水。恰得数万居民追逼厮打,寡不敌众,放下小船逃去,止生擒廿一人。内有女人,极其骁勇,被他打折枪刀数十根,乃知此女尹夷国第三公主也。尹夷无奈,退据定海县,驰书相求,如交还公主,愿将所夺定海县退还,如或见杀,倾国发船,誓必相报等语”(卷三)。

过了两年(嘉永二年,1849),日本印行了五卷本的《海外新话拾遗》,其中有一幅插画叫“女将勇战之图”,更将风说书的传奇,再现为拿布夫人莫须有的神勇。[转载]英国女俘安娜的传奇

日本《海外新话拾遗》卷二之插图。
 

风筝号的这29名俘虏加上在舟山拿获的安突德,一到钦差大臣伊里布的手中,他未待上奏道光皇帝批准,便制定并实施了“释俘还地”之策 [2],以此为筹码,要求英军从舟山撤兵并归还定海。

拿布夫人,作为无辜卷入战争漩涡的女俘,自然是英军索还的对象,但比起炮兵上尉安突德,她之被关心程度则大为逊之,现今所见的中英双方关于释俘还地的诸多照会中,大多是英军三番五次地指名要求释放安突德,当时远征军的二号人物、英国全权大臣之一的义律(Charles Elliot,1801-1875)甚至还亲自到镇海当面向伊里布索要。奇怪的是那位助治爹利,英军照会居然无一言提及,即使是后来的英人记述,也无迹可寻。

伊里布折冲的结果,倒是结下了浙江停战的成果(116日);又过六天(12日),英国一半兵力调往南粤。至于英军退出舟山,更大的因素是琦善与义律在广东私订了穿鼻草约(1841120日)。

1841224日,拿布夫人与安突德、的吉利是和滑是等,一同被释放。次日,英军退出舟山。

 



[1] 陈怀著《中国近百年史要》p10,知府产权出版社20133月版。是著初版于1930年的中华书局。

[2] 22日(廿七),镇海营参将林亮光收到英国远征军海军司令伯麦要求释放安突德的信件;24日伊里布复函伯麦,告知除安突德等,“另有陆续拿获之白黑夷20余名,白夷妇1口。……如果贵将帅撤退兵船,将定海县城献出,钦差大臣自当奏恳大皇帝天恩,将安突德及各男妇一并释回,即前此来字内所求通商一事,钦差大臣亦可代为奏请”(案:该函底稿载《档案史料·第二册》p421。正式函件原文迄未发现,其由马儒翰译为英文,据以回译的中文本,见《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p691);27日(九月初二),伊里布才上折,奏报英船直逼口岸兵勇击胜俘获情形折(《档案史料·第二册》p415),方将释俘还地之策和盘托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