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旧赋丨过岩松:忆薛中锐先生

(2023-07-07 23:40:33)
分类: 江南茶韵

思旧赋丨过岩松:忆薛中锐先生

思旧赋丨过岩松:忆薛中锐先生

水中仙子荷花影,大明湖畔绽芳情。

去年的七月,德州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一行十六人怀着崇敬之情去济南,拜访协会荣誉主席表演艺术家薛中锐先生等。这次拜会在每一位参与者心中成了永恒的记忆。

德州市朗协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从初期的组织到最终的成立,离不开薛老等艺术名家及众多德州朗诵爱好者的支持帮助,一路走来,颇多感触。

说起薛老,大家一定会想起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索额图。

薛老还是中国早期的小说播讲者,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民兵爆炸队》开始,到《烈火金刚》、《平原枪声》,再到《大刀记》等等在全国多家电台转播,他绘声绘色、激情澎湃的播讲,收获了无数听众的赞誉。至今,中老年听众对书中人物记忆犹新。

那天中午雅聚时,薛中锐、桑恒昌、李敏三位市朗协荣誉主席都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欢迎。

席间,薛老耐心地回答了大家提出的关于朗诵方面的问题,讲述了几十年舞台演出的经验和心得。一幕幕其乐融融的画面,一张张亲切的合影都被深情地记录下来。


我与薛老相识有十多年了。

那年秋天,桑恒昌先生诗歌朗诵会在德州举行,我受桑老委托负责陪同照顾薛老。

第一次见薛老,他一副金丝眼镜尽显文质彬彬的儒雅气质。“你是小过吧?今天可要麻烦你了。”

一照面,薛老的话就让怀着忐忑心情的我彻底放松下来,临来时准备的话也都忘了说。

薛老那时已过七十,声音依然铿锵清晰,不愧是播音名家,严谨而不失幽默,没有大师的架子。

利用陪同的机会,我向他请教了关于朗诵中不同素材的用声技巧、舞台表演技巧等,他都一一耐心指导。

和他交流,更像是和亲人长者的问答。

“薛老讲得真好,不愧是朗诵名家。”我不经意的一句话,让薛老的话音停了。

“哪有什么朗诵名家?以后可别这么叫我,朗诵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我们都是在摸索在学习中,这也是朗诵艺术的魅力所在。”

随后,薛老继续就朗诵表演中的服装、肢体动作、表情等对我进行辅导,中间还插入自己年轻时初上舞台的一些趣事,讲到兴头会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

薛老说:舞台艺术工作者必须专注、专心地去研究刻画,深入角色,这一点,影视和朗诵有很多相似之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我自己的体会就是,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拿过来就会做,那准是大路货,唯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绞尽脑汁的,才能成功。就像我在拍《康熙王朝》时一样,即便是拍半页纸的戏,也要看上十四五遍,把这一段戏的戏眼发掘并表现出来。”

这次和薛老面对面的长谈,使我对朗诵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与薛老相识的十多年,他经常会在微信中向我了解德州朗诵发展情况,也会点评纠正我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去年五月,他忽然给我电话:“小过,你要来济南可要提前告诉我,我给你们写的字都准备好了。”



去年夏日济南行,已是天涯不再逢。

去年底,薛老走了,他如璀璨的明星划过美丽的夜空,留下绚丽的光影。

观众会记住他扮演的孔子、索额图等经典舞台形象;朗诵者会记住他深情朗诵过的每一首诗词;听众会记住他播讲的文学经典《林海雪原》《大刀记》……

这个夏日,大明湖的荷花依然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与薛老雅聚的情景却已不能再复!

噙着泪水翻看相聚时的照片,心中满是酸楚,曾经幸福温馨的合影,已经成为珍贵的记忆,薛老的谆谆教导深深刻在我的心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