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朗读传统经典、传承中华文明
(2022-04-27 15:46:09)| 分类: 歌颂祖国 |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泽的伟大复兴。
第一部分 五千多年 中华文化精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经过秦汉,再到唐宋元明清,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悠悠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漫长岁月,一直没有断流的传承到今天。
上古时期的伏羲氏,位列三皇之首,被称为人文始祖,创造了原始文字,创立了《易经》原型,团结了华夏原始部落,开创了中华文化的上古文明。炎黄二帝联合共治,兴发明,定人伦,演历法,创医学,建国制,中华文化由此兴起。尧舜禹三位圣明君王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心法相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早期硕果。《尚书》记载了尧舜禹禅让的德政史事,掀开了尧舜心法的壮丽篇章。《易经》由伏羲、周文王和孔子跨越数千年时空接力完成,蕴含着深邃的辩证思想。《黄帝内经》奠定了生理和病理、诊断与治疗的医道基础,开启了中华医学的辉煌历程。
老子《道德经》揭示了“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等自然与人生之道,两千六百年来,历久弥新。庄子以“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等论述传承并弘扬老子思想,主张崇尚自然,深刻隽永。孔子阐明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等人生哲理,成就辉煌,影响深远。孟子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等论述传承并弘扬孔子思想,倡导仁义并重,兼济天下。羲黄智慧、尧舜心法、老庄之道和孔孟思想等伟大的中华文化是中华圣贤实修实证的丰硕成果。正如阳明先生在龙场证得圣人之心,创立了阳明心学,成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圣人。中华文化不仅是历经五千多年近千万平方公里领域上圣贤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相互交融、相互汲取的结晶,而且是中华民族在传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广泛汲取和融合世界各国文化精华的结晶,是辉煌灿烂、独具魅力的世界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信心源泉。中华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并开垦了培育君子和圣贤的深厚土壤,深深熔铸进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儿女从小就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成年之后在中华文化的激励中前行,进入社会又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中建功立业,如今成为中华文化的信仰者、践行者、传播者和创造者。
古往今来,中华圣贤无不以提升心灵品质、开发心中宝藏为宗旨,无不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使命。古往今来,中华伟人无不以克明峻德、雄才伟略而治国安邦,无不以民胞物与、协和万邦为崇高情怀。
前一篇:诫子书诫外甥书两汉:诸葛亮
后一篇:“卧龙”诸葛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