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子健

分类: 德州朗诵文稿荟萃 |
张子健,号洵墨轩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培训中心讲师,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德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首届楷书展”、“孔子艺术奖”全国书法作品展、“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全国书法展;获得“洛北春杯”电视书法大赛冠军奖、“江北水城杯”山东省第六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信德杯”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奖、中国芮城第一、四届书画艺术节优秀奖。出版有《张子健书法作品集》等。作品被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云南扎西碑林等重要场馆收藏。
观张子健先生的书风,楷书劲净遒逸而冷健,多少透出些许道家的清癯自惕,更有一种神醒智澈的君子之风和思想深处的体现。其行笔间点画明敛实弩,张弛自控,深谙动与静的呼应、刚与柔的互补,恰如古人语:字如其人其名。正所谓“君子明道,慧通天健”。是在长期书写临习与创作过程中千百次历练后的一种情感自动化流露,是心理结构深层美学追求的墨迹外化后所形成的“心电图”,这种自然轨迹最终折射并传递给人的是沉着痛快、稳、准、逸的美学指向,以及书法家本人潜伏在书法作品字里行间的情感和文人风骨。
张子健先生的行草书取法魏晋风貌和“二王”、怀素法乳,也有汲取宋人米芾的快意,大局求逸求散求洒脱,这也是他的最难能可贵与闪光之处。入法、变通、融合,没有受到既成因循的束缚,将点、线、方、圆的组合与自我感情的匹配融为一炉,在追求表达自我个性主张的时刻丝毫没有放弃对书法艺术规律共性的御驰。在先生的骨子里,求“变”应该说是他一直致力挖掘的矿藏。但他的变通始终相契于传统的法轨,立足于书写、植根于汉字、吐纳于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大文化土壤之中。对笔法、字法、章法以及墨法的拿捏,先生更是精准提炼,力求呈现出自我独特的创作符号和美学元素,而不是故作支离、造奇、炫技。也正是缘于此,说以他的书法一路走来入古、刚正、峻健而朴茂。所谓“苹果熟了,一定会落在离果树不远的地方”。
对书法作品中结字的推敲和通篇章法的娴熟驾驭也是先生创作中的一个亮点。在他的作品中,结字高低有致,避让和谐。布局方面,从字距到行气再到整篇气息的布设,表现出来的是起伏流畅、顾盼牵连的浑然,在纵横开合之际自有一股风韵悠然的文脉氤氲纸间。在他的章法意识里,小到一个字的内部笔画对立统一,大到作品整体矛盾的制造与化解,可以说都是他心理结构深层对书写过程中无声无形情感的有相有节奏流淌的牵引和驾驭。
在采访中张子健先生言:书法要心悟手出,耳濡目染,而观察最为重要。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书法尤其要注重眼睛的观察能力。
书法人当注重书法的气息、气韵的培养,更强调“浩然之气”的培养。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这是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张子健先生现场书写状态当中,充分体现出来的是他“化”帖功夫。在创作中,他的思考分量远远超出了他的基本功和笔墨力道。如果说这种思考能力是一个人先天固有的才气,应该说这种才气一直贯穿于他书法创作过程的始终。他通过思考所形成的动态心理模式对“心头明珠”的驱驰,通过技塑艺、艺载道、道归自然的演进过程,将其心中之前化解储备的碑帖笔意付诸笔端。书风力求碑帖相融合,书写形式体现高古、朴厚而又充满时风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他勤于敏思的正果。
笔墨当随时代,张子健先生的书艺之路渊源有自。幼承家学启蒙,及青壮年励志求学,又进京拜在欧阳中石老师门下。如今,尽管他已在书法领域多有建树,同时也在全国及省市级书法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但他依然抱着一颗安静的平常心行走在研习书艺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