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宝玉问刘姥姥事,马棚失火贾母禁说

(2018-12-12 13:27:21)
标签:

三段论推理·第四格

贾母

贾宝玉

刘姥姥

杂谈

分类: 形式逻辑

              ——三段论推理·第四格化归为第一格64.1

中心人物

贾母,贾代善之妻,出嫁前为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她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凭著她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她虽已年老,也不管家,但余威犹在。当她发现有下人在园中聚赌时,便立即一一查实,并作严厉的处罚。她是个典型的享乐主义者,她的儿孙成了淫棍、赌徒,只要他们不来搅扰她的享乐,她是不干涉的。她不大喜欢大儿子贾赦和大儿媳邢夫人,偏爱小儿子贾政和小儿媳王夫人。她喜欢众孙女,溺爱孙子宝玉,但并不支持宝黛的爱情。她批准了王熙凤的掉包计,使宝玉被迫娶了薛宝钗。后以八十三岁高龄去世。

贾宝玉,幼号绛洞花主,原籍金陵,荣府贾政次子,自幼深得祖母宠爱。也生于仕宦世家,容颜姣好,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暝视而有情。因住怡红院结诗社时起号怡红公子,资质聪颖,个性温柔、终日嬉戏于脂粉队里,养成一种偏僻乖张的性情。 

刘姥姥,王狗儿的岳母,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她膝下没有儿子,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女婿狗儿见儿女无人照管,便将姥姥接来,一起过活。姥姥也就一心一意,帮著女儿女婿过活。有年秋尽冬初,家中冬事未办,狗儿在家中闲得寻气恼,刘姥姥看不过,便替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到荣国府去打秋风。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一直不忘这次帮助,收获季节便送些瓜果菜蔬来谢,被贾母得知,留下做了几天客。刘姥姥朴实善良,脾气随和,被王熙凤等人捉弄也不气恼。贾府败落后,她来看望王熙凤。巧姐要被狠舅奸兄骗卖时,正巧刘姥姥又来贾府,她急中生智,让巧姐乔装改扮逃到她家去,躲过了这场灾难。

【注】贾母、贾宝玉、刘姥姥都是清代作家曹雪芹(1715—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著《红楼梦》中人物。《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典故

刘姥姥正在诉说雪天里的小姑娘抽柴火的事情,忽然听到有人说院里马棚失了火,等火救来以后,宝玉忙问刘姥姥那女孩为什么雪天里抽柴火。贾母恶声恶气地说:“都怪刚才说抽柴火,惹出失火的事来了,你还问哩!别说抽柴火的事了,改说别的吧。”(《红楼梦》第39回)

推理

贾母恶声恶气地怪罪刘姥姥“刚才说抽柴火,惹出失火的事来了”这句命题来说,就可以归纳出三段论推理的第四格。

三段论推理第四格的规则可以有好几条,这里只介绍其中三条规则:

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那么大前提必须是全称的;

如果大前提是肯定的,那么小前提必须是全称的;

如果小前提是肯定的,那么结论必须是特称的。

下面以“贾母不随便讲柴火的故事怕引来火灾为例。

贾母P贾家最高统治者M);

           贾家最高统治者M不是随便讲柴火的故事S);            

所以,随便讲柴火的故事S贾母P

第四格的中项在大前提中为谓项,在小前提中为主项的三段论形式。其结构是:

  http://s1/mw690/001uonGdzy7pmQ0bi24f0&690


第四格在认识中没有什么特殊的作用。

现在可以总结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各个格的实践意义。

第一格典型地表现了演绎推理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这是直言三段论的标准和典型格,可以得AEIO四种结论。第一格常用于证明某一判断的真实性,它把某特殊场合归到一般原则之下,根据一般原则来推导特殊性的问题。第一格对司法审判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法庭根据有关法律条款,结合具体案情,作出判决时,就使用第一格,因此第一格也叫审判格。

第二格的前提中总有一个是否定的,所以它的结论是否定的,用以说明一个事物不属于某一类,因此第二格常被用来指出事物之间的区别,因此又叫做区别格。同时第二格常被用来反驳与之相矛盾或反对的肯定判断。

第三格只能得出特称结论,因此,当我们指出特殊情况来反驳与之相矛盾的全称判断时,常常使用第三格,因此又叫反驳格。

第四格在人们认识事物,表达思想的活动中虽然也有某种作用,但它的实践意义不大,也不经常使用。

而且,第二、第三、第四格都可以化归第一格。第一格是直言三段论的典型格,最明显地表现出直言三段论的演绎性质,被称为完善格。而第二、三、四格则不具有这种性质。因此,可以把第二、三、四格改变为第一格,这种改变叫做化归(也叫还原)。

化归是利用判断变形和大小前提对调的方法来实现的。有的化归比较简单,一次变形即可; 有的比较复杂,需要多次变形才能实现。

下面就以本案为例,将第四格化归为第一格。    

先把它的大、小前提的位置加以对调,即把大前提换到小前提的位置上,把小前提换到大前提的位置上,即可以得到第一格的推理形式。

          贾家最高统治者M不是随便讲柴火的故事P);

           贾母S贾家最高统治者M);              

          所以,贾母S随便讲柴火的故事P

“贾母不随便讲柴火的故事”,这个化归后的三段论的结论是全称否定命题,可以简单换位为:“随便讲柴火的故事不贾母”。

 

关于第二格、第三格转化为第一格的情况,可参见《咸丰皇帝宠信肃顺  慈禧太后祺祥翻天66-4包、《宋徽宗蹴鞠鸳鸯拐  苏轼与高俅有渊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