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多菲为什么会有东方情结

标签:
匈奴与匈牙利人溯源杂谈 |
分类: 文史沉钩 |

“亚洲,我们的故乡,我们过去的祖国。”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他的叙事史诗中,曾这样表述匈牙利人的东方情结。

一、略说匈牙利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Hungary)的源头
匈牙利人“原来住在西伯利亚西部。早在5世纪初期,已向西南迁移,并散居在哈扎尔土尔其帝国,主要居住区在顿河右岸,由七个部落组成,后来又增加了原是哈扎尔人的三个部落(称为卡瓦尔部落)。到9世纪末,匈牙利人进入其目前住地,征服了当地的斯拉夫人和匈奴人。
这里有两点需要先解释:一是“匈牙利人”。“匈牙利”本身的含意便是“十个部落”的意思。“匈牙利”人也称马扎尔人,占总人口的98.6%。其他少数民族有日耳曼人、吉卜赛人、克罗地亚人、斯洛伐克人、罗马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共占总人口的1.2%,其他如乌克兰人等人占总人口的0.2%(1986年北京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八卷)。
二是“匈奴人”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
匈牙利人裴多菲的先辈,就有东方人的血脉。1986年北京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八卷:“原始匈牙利人显然是乌拉尔人和突厥人的混血种”。
《全书》中提及到的“乌拉尔人”居住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而“突厥人”原是东方游牧民族,是中亚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现在全球约有1.3亿操突厥语族语言的人,他们大多自称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后裔。这些人的分布在土耳其、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中国的新疆,遍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元1000年至1500年的500年中,最显著最惊人的发展是,突厥人和蒙古人从广阔的原居住地中亚向四处扩张。这些游牧民几乎占领了除遥远的边缘地区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其后,匈牙利人成为欧洲的祸患,他们的侵掠远至不来海、奥尔良和君士坦丁堡,半个世纪后才被阻。”(引文同上)
二、匈牙利人有东方人的特点和习惯
一是从使用的语言看。由于匈牙利人是“闯入”欧洲历史的民族,所以他们的语言与周围的语言都没有亲缘关系。“匈牙利语属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乌戈尔语支,主要通行于匈牙利”(引文同上)。与匈牙利语有最有亲缘联系的民族是今天乌拉尔东西两侧一些俄罗斯的少数民族。匈牙利语词汇中隐藏着东方,特别是蒙古语、突厥语、维吾尔语的词汇色彩。另外,匈牙利语中还有若干与汉语同音同意的词汇,如“女”、“猫”词汇,还有一个拉丁字母文字中罕见的一个象形字“ollo(剪刀)”等,这些又经常为人们研究在乌拉尔山东侧地区之前匈牙利人的更早发源问题提供了一些佐证。
二是从服装及民族意识上看。2005年4月,匈牙利“匈奴族”代表在匈牙利国会讨论民族认定问题时,他们还特意穿上了东方的民族服装出现在交谈会议上(见图1)。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英雄广场上有表现公元896年进入匈牙利的七个部落首领的雕像。他们的装束有东方游牧民族“胡服骑射”的特点(见图2)。
最有名的一道匈牙利“国菜”叫“土豆牛肉汤”,其传统的制作方法是在草地上支起架子,将大锅吊在架子上,下面点起篝火,将牛肉、土豆、面疙瘩加上辣椒粉、香叶等调料煮在一起。到匈牙利的中国游客也非常喜欢这道菜,认为其口味很有东方的感觉(见图3)。
总之,匈牙利与东方国情在某点上有共通的地方,难怪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裴多芬在他的叙事史诗《首领莱赫尔》中称道:“亚洲,我们的故乡,我们过去的祖国。”来借以表述匈牙利人的东方情结。
前一篇:甲骨文里的“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