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实践中的“贝尔效应”

标签:
华商智业刘春华 |
“贝尔效应”源于一个科学典故:英国学者贝尔才智超群,被认为一定会赢得诺贝尔奖。但贝尔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充当引路人,提出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指引别人进行研究并登上科学高峰,这种现象后来被管理学者应用到管理实践中,称为“贝尔效应”。
“贝尔效应”思维中,老板能够以团队发展大局为重,不仅能慧眼识才,放手用才,还要敢于且善于任用和提拔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能力强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空间和机会。
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非常重视培养和提拔年轻的工程师,这让他在面对突然被挖墙脚的窘境——底特律的韦恩公司抢走了他的两名得力助手法兰德斯和伍德林格之后,能迅速在以阿尔巴顿康为首的新秀工程师们强有力的支持下,顺利生产出福特T型车,市场表现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有了长足的进步。
阿尔巴顿康在福特汽车的企业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福特公司著名的“93分钟造车秘诀”的诞生也是他一力促成的。那是在设计海兰德公园工厂的时候,阿尔巴顿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征询福特的意见:“把工厂设计成长865英尺(约260米)、宽75英尺(约23米)的四方形四层楼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材料,可以吗?”
“好的!”福特对阿尔巴顿表现出强烈的信任,毫不犹豫就同意了他的建议。
“玻璃占建筑物外观总面积的75%。”阿尔巴顿继续说。
几乎所有的墙面都会由玻璃围成,这个设想对当时的许多人来说简直是离经叛道,而福特却对此赞叹不已。福特高兴地说:“机械厂房设在另外一边,是一幢玻璃屋顶的一楼建筑。此外,总厂和这幢玻璃屋顶的机械房在天井中有钢梁相通,上有吊车,这样,制造完成的引擎或变速器就可以利用天井中的吊车搬到总厂了。”
阿尔巴顿高兴地回应道:“对呀,成品就可以由高处向下自然滑动,人则可以不动,只要产品移动就可以了,这样,就会最大程度地节省造车时间。”
阿尔巴顿虽然是福特的下属,但在对现代汽车设计的理解上,有很多地方已经远远超越了福特,难得的是福特并没有因此拒绝康的设想和建议,更没有去打压,而是充分信任,积极采用,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福特公司才有了“93分钟造车秘诀”,并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独领风骚。
大胆任用人才,充分地信任人才,这是公司做大做强的基本条件。使用比自己强的人愈多,其事业成功的概率也愈大,这就像楚汉争霸时的刘邦的,善于使用一批比自己强的人才如张良、萧何、韩信,才成就了帝业。
当然,对于比自己强的人才,光有格局、勇气是不行的,还得善于使用,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让他们出色地完成任务,与团队融合,才能成就事业。
(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或商务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