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过个祥和年,愚者过个红包年

标签:
刘春华华商智业培训师抢红包病毒营销 |
分类: 管理感悟 |
我们平时忙于工作,远离故土和亲人,春节几乎是我们唯一和亲人团聚的机会。我还记得腊月二十六回家的路上,我和儿子还在吟唱宋朝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归乡之殷可见一斑。
有时候,我盼春节,可是当春节到的时候,我反而高兴不起来,我知道和家人的团聚就那么几天,团聚的开始也是团聚时间倒计时开始。
到家之后,和老母亲聊聊左邻右舍,几乎都是彻夜长谈;帮家人做做家务,贴年画春联,洗菜做饭;和晚辈说说职业规划,讲讲你的从业经历;还要给邻居中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忙得从容,累得欣然。
但是,我看到我身边的很多的人,不仅年轻人,包括一些中年人,整日挂在网上,穿梭在不同的微信群里,忙着抢红包:抢个几分的,就跺脚痛惜;抢个几元的就狂喜不已。他们蜷曲在一个角落里,犹如世外之人,快乐只属于他一个人和他的所谓“群友”们。
假期里,我儿子拿我的手机抢了几个红包,竟然引来众人的“追红包”:手气最好的必须发红包。他不谙世事,不知道我钱包的密码,竟然让很多的网友群情激奋,口伐笔诛,集体“讨债”。我恨不得踹他两脚:“你招惹那些猪油蒙了心的抢红包者做什么?!他们家人都不顾了,平时一分钱掉地上都不捡,如是红包则一定如狼一样扑过去的……”儿子怔怔无语。我拿来手机,双倍补上红包,据说,这也是“群里”的规矩——我特讨厌群里几个所谓制定规则者,发号施令不说,还伪装成“救世主”的样子,每日蝎蝎虎虎般给每个人嘘寒问暖。一般这种角色都是社会上的失意者,互联网给了他们虚拟的空间,到这里找“号令天下”的感觉来了——否则此后将无法在群内立足。
我非顽固不化者,相反,我是倡导“顺势而为,吐故纳新,持续创新”者的拥趸。我最近几个新的培训主题就是:微信营销、社交媒体应用、O2O模式操作和“两微”创新,而且在很多行业的互联网营销创新上,很多观点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并且得到了客户的认可。诸如“抢红包”之类的新事物的出现,恰恰是我研究的对象。我甚至倡导在体验营销上,抢红包是一个绝好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巧妙地施展“病毒营销”,因为“赌博”一样的红包,可以黏住客户,让痴迷者可以持续购买和重复消费。
从营销学角度来看,红包是“以小利益圈住大的目标群体”的好工具,但也是是诸如腾讯、阿里等大的“庄家”的营销手段,我等这样的小老百姓如“痴迷”其中,进而迷失了心性,那就是“中毒”了。发红包和抢红包是个归零游戏,你永远都是亏的,因为总有“潜水者”分享边际效益。即便多抢了几十元钱,却落得个“铁公鸡”的“美名”——圈子毕竟是圈子,有赚就有亏,你表面赚了票子,实际上失了面子,得不偿失。
窃以为,古人所言“万事不痴迷,事事不刻意”,又云“人遇万难须放胆,事遇两可要平心”。我们在千难万险面前或许一马平川,但一个红包可能就让你栽了跟头。
话有点狠,但是:细细想来,春节我们做了什么?和家人的畅谈,和孩子的交流,和邻居的聚会,对未来的展望,新一年的思考,事业的方向规划,抑或读本好书,听一首老歌……
如若错过了,我们就错过了一年。须知一年之计在春节——这个让你可以喘口气、重新思考、再次上路的节日,又要等到明年了。
我妄言:“智者过个祥和年,愚者过个红包年”,本意就是诚劝大家:离开红包,回归现实;想着红包,必被调包——红包永远是别人的,鸿运才是自己争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