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校内上闲逛,偶然碰见复读班上的一个同学,在她的好友里又看见几个熟悉的名字,心里倍感欣慰,于是匆匆间点他们加为好友,由此也倍加想念起那一班同学、想念起那个学校——辉县一中来。
——题记
在我的心目中,辉县一中是个传奇,我家在林州市的最南端,向南走上不到十分钟,就到了归辉县所辖的村子,因为地理位置太过接近的缘故,辉县的许多事情我并不陌生,对于大名鼎鼎的辉县一中来说,我自是早有耳闻。
记得刚中考完,我就听说南村(辉县的一个乡镇)一个表舅家的女儿考上了辉县一中,那时我好生羡慕于她,羡慕她那年考的高分数,更羡慕她能进那么好的高中读书。我那年安身在了我们市的三中,高中三年间,也听我们班主任讲过不少辉县一中怎么怎么牛,那的学生怎么怎么厉害的话,所以我心底里对辉县一中有一种向往,那时心想:要是有一天我能去那个学校读书,该多好啊!
没想到这一天还真到来了,由于我第一年高考发挥的极差,不想读专科的我只有复读了,也不知那时怎么了,可能是落榜后意志消沉吧,待我再次走进三中的大门时,碰到熟悉的老师同学,总觉得无颜见他们,更为严重的是我总觉得来年我还会打败仗,这时正好我原来的班主任给我介绍辉县一中,说我家离辉县近,让我去看看能去那复读不,在那总比在三中有前途,去那一问,他们要我,就这样,我便来到了心驰神往的辉县一中来学习。
然而等我真正到达辉县一中时,发现与我想象中的还是很有差距的,尽管那会学校的新校区已经建成,但我们是无缘去新校区学习,那年的时候高三和复读生都还留在老校区,辉县一中的老校区看上去一点都不气派,保留着不少的老建筑,不过这样也好,感觉上还带有不少的古色古香之气,我对老校区的大门第一印象很差,那门太小了,眼力不大好使的我第一次去那学校时几次从那门前过都没发现那就是辉县一中。
但我没想到的是那门还有许多的门道,据说当初市政府要规划街道,跟学校的领导商量拆除老校区的大门,当时的校长李帮栓坚决不同意,说那门是辉县一中的脉气,辉县一中之所以能够成为省级重点高中,年年高考能取得好成绩,与那大门是密切相关的。校长反对归反对,可他毕竟是拗不过政府的,政府是铁定下了决心要拆那门墙的,李帮栓校长见没有了回旋的余地,便主动辞职不干了,他怕日后学校成绩滑落影响了他的名声。
冥冥中许多事情是无法解释清楚的,我高考完后,那大门真的被拆了,次年,辉县一中高考的成绩下落的很厉害,无奈之下,又重修起了老校区的大门。如果真有脉气一说,我想既然破坏了,重修是断无可能把气召回来的。
事实上我了解到的情况是,辉县一中那时早已经在走下坡了,它的辉煌期已经过了,短短几年间,已经被别的学校赶上或超过了,那它与我们林州市的一种来比较,那之前的五、六年,我们市一中还比它不上,可我到那年,2003年,我们市一中已经超过它,无论是在升学率,还是在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上。
在此之前,李帮栓校长曾用他的“铁血政策”力阻了他的颓势,他的“铁血政策”听起来是很无人道的,但却很管用,现在我就来说说这位传奇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