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
怀念收音机(散文)

爱美阿姨打电话撮合我去电台做兼职编辑。
她知道我的志向,也知道我的抱负,之所以这样撮合,据说是看重了我做电视节目时偶露的灵气和创意。但两者的差距众所周知,电台和我的距离可以说遥不可及。当然,这并不因为我弄丢了伴随我度过十年青葱岁月的收音机,仔细想更大的缘由,恐怕就是随之远去的青春和激情。
那个年月,同龄人大多以拥有收音机为荣,尤其是几个新兴的电台,更是炙手可热、如火如荼。那时候,我才十几岁,学校的功课还没有减负,每晚在书山学海中畅游的时候,听一听经济广播电台的音乐节目和文学节目,便是最大的享受。可惜的是,经常在我最沉迷的时候,爸爸都要来“残忍”地“抢走”我的收音机,关掉让我一心学习。我于是暗自发誓:不吃饭,也要攒够买耳机的钱。但最终愿望都没实现,不久后一个重大的转机,让我应邀走进了陕西经济广播电台的直播间,首次和主持人欣然一起主持了一期怀念著名已故作家路遥逝世一周年的特别节目《怀念路遥》。
和我们当时的心情一样,那是一个寒冷的雪夜,我踩着脚踏车来到了北大街119号,做完节目又踩着脚踏车在深夜零时离去。我和欣然那天没有太多的言语,除了问候,没有太多的沟通和交流,我们一直沉浸在节目所营造的沉重氛围中,很久很久都没有一丝笑意,也没有人大声说话,更没有人喧哗,我紧张地一直握着拳头,胸口堵得慌却不敢大口喘气。我们所讲、所用的,都是我熬了两个通宵才写成的稿子,音乐也是我逃课专程跑了四个音像店买到的,有带萧声的那种音乐,也有小提琴的背景伴奏。两个小时的节目,我们感觉太快又太慢。五六天之后,欣然给我带来了二百多封听众来信,我激动地-一一看过,又流着热泪一一回复,并由此成了学校的“小名人”。
几个月后,我再次走进电台的直播间,和欣然再次搭档主持三八妇女节的特别节目,与第一次不同,我没有精心准备,因为学校考试,考完后我直接带了一本自己的“小诗集”,赶到直播间,已经离正式开播只差十二分钟。节目却依然做得很顺利,虽然我的语言不好,半生普通话还有一些方言,但大度的听友还是认可了我,打热线以及热情地写信鼓励我,希望我有空常去客串电台的节目。
遗憾的是,我辜负了听友的盛情,那次节目之后就再没有踏进直播间一步。
两三年之后,我利用课余去杂志社做了兼职记者,再之后,过了几年,我学校毕业又进了电视台,从此迷上电视而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在去京的火车上,弄丢了自己心爱的收音机。和那辆被偷的红色脚踏车一样,伴随我十年的收音机早已尘封在我的记忆里,好久了都没有再触及。
[注]:
此文写于2006年3月陕西戏曲广播《爱美戏缘》开播之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