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女兵突击
中秋节前后一个小朋友加我为好友,无意中进入他的博客,在博客首页看到他的自我介绍,知道他叫蒋卓航,今年11岁,读了几篇文章,让我开始崇拜甚至迷恋上了他的习作。有发自内心的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先申明,我不是在做广告,不信大家可以去亲自品味这位小作家的作品。
首先:文章的主题文风略似鲁迅,所以我给他起了个笔名叫“少年鲁迅”。鲁迅在《祝福》中有对祥林嫂的描写:眼睛间或一轮,颇为形象,而在《药》中对华老栓的几个动作描写,可谓传神: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悉悉卒卒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看蒋卓航的文章,不难看出有鲁迅文章的痕迹。摘录一段:蒋老汉衔着烟斗,乐呵呵地接过存款单,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用颤抖的手捧着存款单,仔细端详着,微微地点点了点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迈出走出了银行。刚走不远又把存款单拿出来瞧瞧,生怕它长了翅膀飞了似的。这样反复了几次,他才把存款单塞进了怀里,扣紧扣子,倒背着手大步手了。小作家的这篇范文:汲取的鲁迅对人物传神描写的精要之处,那就是巧妙的运用动词、动作之间的衔接紧密,而且从中折射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做到了鲁迅提倡的读书写作理念:动心、动口、动眼、动手、动脑。小作家在自己的文章中,做到了动脑细致的思考问题、动眼细心的观察现象、动手不停的写作、动口不断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动心,用童心、童趣去感悟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其次:作者的写作心态略像冰心,冰心奶奶倡导的童心、大自然的写作理念,可以说在小作者的潜意识里已经根深蒂固,为什么这么说呢?这种思维模式的形成不是像文风可以模仿鲁迅或者其他大家文章的经典范文的范型结构,而是骨子里就已经存在了。11岁的小学生,满脸稚气、而文章却涵盖了童真、童趣、大自然。读起来觉得温馨、品味一下更加温暖。多读几篇感到仿佛回到了自己向往的童年。现在让我用尽我的所有能量也写不出这样潇洒自然的文章来。节选一段:每个早晨起来,一睁眼就可以看见窗外美丽的景色,太阳公公在天空中笑眯眯望着我们。小鱼儿在水里互相诉说着昨天晚上做的美梦;小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着,偶尔落在电线杆上一边休息,一边唱着美妙动听的歌儿;蜻蜓用尾巴轻轻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的分散开来,风姐姐轻轻的抚摸着花草树木,这一切多么美丽,让我的心情也变得十分舒畅。
再次:文章的结构范型整齐划一,部分文章结构模式相同,这样的结构范型,我觉得思路清晰自然,没有给人冗长繁杂之感,同时文章的内部结构起承转合的运用灵活自如,没有拖沓之感。如小作者的文章:《西游记人物谱之我的老爸》等。
最后:灵性+勤奋=优秀作文
这是个等式评价,的确人生无论做什么,都是天赋+汗水换来的。小作家的文章传递出来的音符,可以说充满灵性,在作者自身具有写作天赋的同时,也不难看出这个孩子,爱读书、也善于动脑。如《长在心里的月亮》这篇文章,节选一段:我想,每个人面对月亮,都会有不同的感慨和联想。今人如此,古人亦如此。苏轼心中的月亮,是他与亲人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他把满怀的思念寄与月亮,豪迈的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李白是孤独的,他心中的月亮,是能够与他把酒同欢的朋友,所以他“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白居易心中的月亮,是他倾吐愁闷心情的对象,“昨夜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旧年”,情感的变幻通过月色表达的淋漓尽致。而对我而言,心中的月亮,是牵挂亲人的纽带,也是寄托愿望的宝镜。 不难看出:小作者有读书破万卷的勤奋,所以吟诗做到了信手拈来。纠正一下小作者的笔误,不是“对饮成三人”,是“对影成三人”。
我十分向往小作者的童年,更羡慕童心、童趣、大自然的生活空间。不过现在只能是追忆童年,自己生活的时代决定,我已经对我自己的童年没有了一丝记忆。家里穷,和城市的同龄人没有可比性,所以她们看过的动画片我没看过,他们翻阅的连环画我没读过。现在已经硕士毕业了,自己面临的是来自就业和择业压力。试想:如果能再回到从前,能听见老师的粉笔在黑板上吱吱喳喳写个不停、能感受到小鸟歌唱大自然、花草点缀校园。时光一去不复返。所以希望小作家珍惜眼前的一切。因为“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以上是大姐姐对小弟弟文章的一些感受,可能有的地方牵强附会,有不当之处请小弟弟及时指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