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彩人生】梦圆夕阳学府

(2015-05-20 11:01:44)
标签:

教育

文化

老年大学

夕阳学府

诗词集

分类: 夕阳学府

          http://s4/bmiddle/001un5N3zy6Spv7jWVR23&690

                                    ——贺《郑贵翠诗词集》手稿结集完成

 

郑贵翠是黄岛区老年大学崇明岛路校区山水画班的班长,年过七旬的她看上去仍然精神矍铄,富有精气神。像郑大姐这样精神特征的老年朋友,在夕阳学府不在少数。让我每每感叹,赶上好时代的,不仅仅是孩子们,还应包括这些老年人。

郑大姐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退休的,时值区里创办老年大学,她便成为第一批入学的学员。掐指算来,她在大学深造时间,竟然已达16年。我们经常把入学多年的老年学员戏称为夕阳学府的研究生、博士生,那么入学长达十多年的学员怎么称呼呢?恐怕现有的学位名称都没有合适的,可见,老年大学学员学历之长、道行之深。

由于郑贵翠在山水画班担任班长,所以最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她的山水画作品。在崇明岛路校区二楼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展厅,常年悬挂着学员的书画作品。郑贵翠的山水画悬挂其中,无疑是属于佼佼者。古人云“画如其人”,看郑大姐的画儿,还有书法墨迹,也有其人的风格特点:清秀灵气、文质彬彬。

郑大姐退休前在教育部门工作,是本地中学的数学老师,还兼任学校的工会主席。她从小就喜欢绘画,还有音乐诗歌和文艺体育,兴趣和爱好广泛。退休后有了时间,进入老年大学进行专业学习。崇明岛路校区的各个专业,几乎让她学了一个遍。

“老年大学早先开班的是声乐,那个时候只开了四个专业班级。”

“我首先参加的是声乐班,后来又先后报了书法班、国画班,还有电子琴班、交谊舞班。”

此外她还参加过葫芦丝和钢琴等班级学习。前年秋季的校企联谊会,各位班长表演节目,郑大姐表演的就是葫芦丝独奏。呜呜咽咽,吹得有模有样。 

后来在学校校报《夕阳学府》上,读到郑贵翠的古典诗歌作品,才知道她喜欢诗歌,还报班参加了诗词鉴赏专业的学习。

老年大学喜欢古典诗词的不在少数,学写和习练者也很多。但严格按照古典诗词格律要求去做、去写诗填词的,却屈指可数。我这个诗词爱好者,也属于这个“非主流”档次。然而认真的郑大姐却从不马虎,坚持规范写作。每首诗,每句诗,在完稿后都要按照诗词格律要求再推敲一遍,发现不对的地方,一定要改过来。这种严谨的风格习惯,估计是在教师岗位上养成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严格,老师带头做到,才有说服力。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看到郑大姐合不拢嘴的样子,就知道有喜事儿。

“我的诗集整理出来了,看看咋样?”说着,打开书包,拿出两本装订整齐的书卷来。

有点像线装本古籍那样的卷本,用的是折页,钢笔两面抄写。字迹工整,字体娟秀,流利而又有力,不像是出自古稀老人之手。

郑班长要出诗集,这个计划她曾经提前向我透露过。在选材、编辑和印制等方面,我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过建议。但我的经验到了她那里不好用。为什么?因为郑大姐不会使用电脑。什么打字编辑,什么电子版,她统统不会。她只能用传统的钢笔,或者毛笔来书写和修改。这样一来,诗集的整理难度和抄写量无疑是非常大的。

《郑贵翠诗词集》里面收录的290首诗词作品,应该说都是这样严谨的“达标”之作。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老年大学写就的;所写所感所想也多是这个年代时间段的。 

书中的诗词之间,还夹带粘贴不少照片,有的是书画作品,有的是郑大姐旅游生活照片。这些照片都与诗词内容有关,应该看作是诗集的配图。

序言请的是诗词鉴赏专业屈丰泰老师执笔,我觉得这很恰当。郑大姐在古典诗词方面有所进步和提高,执教老师功不可没。而自己学生出诗集,相当于一本集大成的作业。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老师教学成果的集萃。

知学生者莫过于老师!拜读屈老师饱含深情的介绍笔墨,读者的我可以感知到,他们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

 郑大姐还让大家羡慕不已的,是有一个几乎与她同步的形影不离的老伴。老伴张本训是黄岛发电厂的退休技师,与郑大姐同时进入区老年大学,共同学习书画,共同研习太极拳。至今她俩每天早上,都要双双散步在居所附近的海滨公园,接着打上几套太极拳,再回来共进早餐。她俩在诗词鉴赏班是学友,上学放学,携手并肩;课后复习,同步进行。张本训的书法还有诗词写作都不错,他还喜欢拍照,和我一样,都是摄影发烧友。

“你们俩可以考虑举办一个夫妻书画展。”在举办过李怀治个人书画展之后,我曾经建议过郑大姐。

“你们的书法作品,可以用自己写的诗,这样一来书法作品就显得更具实力,也更有纪念意义。”

崇明岛路校区的书画展厅,一般来说可以悬挂作品40幅左右。她俩现有的凑一凑就差不多。尽管是自费装裱,但退休职工其他花项也不多的他们,负担能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对此建议,郑大姐夫妇颇感兴趣。至于啥时候兑现,现在还不能确定,不过应该问题不大。

 建校十几年来,作为西海岸老年艺术家摇篮的区老年大学,培养了一大批老年文艺文学爱好者。无论在声乐上、在器乐上,还是在舞蹈方面、在书画方面,都有不少出类拔萃者,对这些人我称之为本土培养的老年艺术家。还有在太极拳、在乒乓球等体育方面,也成就了一批造诣不浅的老年高手。这些人参与各级老年文化文艺和赛事活动,经常夺金摘银,拿个奖牌就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集体荣誉一大摞,荣誉室里的牌匾满当当的。崇明岛路校区之前曾经分别为赵君武和谭佩祥老先生举办过摄影展,为李怀治在耄耋之年举办过书画展。之前张其正先生自费出过诗集,逄振德老先生出过书画集,现在郑贵翠又要自费印制诗词集了。“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些奖牌,还有文集、画集和个展的出现,标志着通过夕阳学府十余年“寒窗”的研习砥砺,这些老年文学家艺术家们羽翼已丰了,振翅腾飞,乘着追梦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遨游在人生第二个春的蓝天白云间。
    老有所为不是梦,夕阳学府就是老年人的圆梦之乡。只要像郑大姐这样肯脚踏实地、能孜孜以求,所有梦,皆可能……
              
                                       
    预祝郑大姐的诗词集早日付梓印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