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学府】教学相长共进步

标签:
花鸟画国画教学老年大学书画张树茂摄影夕阳学府 |
分类: 散文随笔 |
http://s7/middle/515b20fdhc2a6debf7966&690
在期末班级座谈会上,有许多教师的座谈发言很诚恳,也很精彩,这里摘录整理了一位教师的发言,发在这里,感觉对书画爱好者的学习会有一定帮助的。
“教学的同时,老师也在进步”
在国画花鸟班期末座谈会上,执教该班的张树茂老师,曾作出这样的表达。
“因为讲课需要,我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各种知识的阅读储备,要给学员一碗水,教师往往得准备一桶水,不然的话,到时候很可能就不会够用的。”
“这个每周都要备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的再学习的过程;假如不担任教学工作,没有这样刻意的准备,虽然轻松了,但自己的进步相比之下,就会缓慢许多。”
“自从在老年大学当教师,这几年感觉自己进步很大,绘画知识和技法都有了质的提高。是学校给了我这样一个特殊的学习机会,所以从内心里,我是很感激学校的。”
张树茂从教师这一身份和角度来剖析自己,既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又在无形中,给学员们灌输了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无止境,即便是身为教师,也要珍惜机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张老师一番真情道白,赢得了在场老年朋友的由衷赞许。
学习时间与方法
“上课学习,固然是大家首选的学习方法,但仅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张老师依据平日里的观察和体验,语重心长地指出有些人在学画上存在的问题。
“学画需要时间。时间从哪里来?要靠挤,时间是挤出来的!”张老师十分肯定地这样说。
“坐车的时候也可以想一想学画,休息的时候也翻一翻画册,或者自己的习作,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
“要善于动脑。一旦在学画的过程中,有了心得和体会,最好当时就要演示练习一下。有些灵感稍纵即逝,当时不复习巩固,过后再去寻找,恐怕就再也找不到了。”
“学画不要一味地机械地临摹,花鸟画大师崔子范先生,年龄很大的时候才学画,他的笔墨功底并不深,但善于动脑,敢于创新,在大写意花鸟画的画法上独出心裁,最终学有所成,自成一派。”
“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课堂听课,学员的吸收总是有差异有偏重的,课下彼此之间交流学习笔记,交换学习心得,往往会更好的吸收课堂所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提倡这种做法。有的学员之所以进步的较快,就是很注意课后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有同学使用数码照相机拍照,还有的使用摄像机摄录,对此张老师都给予了肯定和好评。
“现在的学习条件好了,有了各种摄录设备,这些现代化的工具都可以使用。课后复习的时候,看看照片,或者放一放录像,对于巩固课上学习大有帮助,这种做法应该提倡推广。”
学习进步与期望目标
关于进步,张树茂老师认为,不要在班级搞横向对比,也就是说不要和别人去比。由于学画的时间长短不一,个人的悟性天赋也不一样,差异很大,你没法比!要比的话,只能和自己比;与自己的过去比,哪怕是稍有长进,也是可喜的;有些学员总觉得自己没有长进,其实不然,那是对自己要求过急所产生的一种错觉,凡是认真学习的,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关于目标,也就是学画的目的,张老师认为,应该有个追求,应该有个较高的目标。“大家太少,但名家还是有可能的。”张老师不无风趣地说。
这批04级的学员,研习花鸟已经有八年之久,有许多学员的绘画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程度,参加各级画展屡屡获奖,在本地小有名气。张老师鼓励大家成为名家的说法,指的就是这些学有所成,很有前途的学员。
要把快乐贯穿于始终
“老年朋友学画,不同于小孩,也不同于青年大学生。”
“他们可能是把这个当做职业,甚至事业来做,而我们老年人呢?主要是出于个人兴趣和爱好来学画的,是来消遣的,来寻找精神寄托的,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太为难自己了,伤害了身体,有损于健康,那就是舍本求末了。”
“应该把学画的过程,变成一个快乐开心的过程,总之是为了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充实,精神更愉快,既锻炼的身体,也愉悦了心情,理想的结果就是一举两得!”
张树茂老师是学校首聘的书画教授之一,他还担任中华民族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青岛鲁雁画院院长等职务,其作品获得各级奖励若干,还曾经入选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http://s5/middle/515b20fdhc2a7d8bfc614&690
http://s5/middle/515b20fdhc2a7cfe30a4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