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故事】寡妇的烦恼

标签:
散文随笔故事房子老年人再婚婚前协议岁月蹉跎孙子情感 |
分类: 故事新编 |
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那是从前;如今是非少了,但鳏寡之人自身的烦恼却增加了,这儿又是为什么呢?
金姨与儿子
不到天命之年的金姨,丈夫遭遇车祸不幸先她而去。
金姨带有一子,尚未成年,母子相依为命。
金姨虽到中年,但保养不错,容颜姣好,正所谓“徐年半老风韵尤存。”
有人劝她,还可以找个人家,把自己嫁出去。
其实金姨何尝不想如此。一个女人家,拖带着一个孩子,生活自有许多的难处,假如有个男人帮助,自会解脱了不少。
热心的人主动给她介绍对象,有的是退休的军官,养老金很高,还有大房子;还有推荐在职的干部,人品好,素质高,孩子都大了,没有家庭拖累;总之,给金姨介绍的,听上去都不错。可惜,金姨最后竟然没有谈成一个。
原来金姨心里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儿子。她很在意别人对待自己儿子的态度。当着她感觉对待儿子不够亲昵的时候,这份情感就会断然拒绝。
这一来二去的,时光荏苒,岁月蹉跎,金姨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成家娶媳妇了。
金姨喜得孙子,荣升奶奶,她高兴地不得了。
人家小两口子上班,她自然而然地承担起照料孙子,和家务的任务。
随着孙子的一天天地长的,眼看着儿子一家三口人亲亲热热地,金姨忽然觉得有一种失落感。
“莫非是错觉?”金姨怀疑自己的判断。
她明显地感到,儿子对老妈她的所谓关心,其实是在敷衍自己。
儿媳妇也是如此,不过她倒是并不很挑理。
许多时候,她感觉在这个小家庭里,自己就是个多余的人,但干活的时候除外。
她常常感到寂寞,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孤独与落寞之感。
“小兔崽子,没有良心的白眼狼,养大了,忘了娘!”
和老朋友谈起此事的时候,金姨心里恨恨地。
“如今的年轻人,啃老没商量,吃完了肉,还要把骨头给你啃光喽!”一位同病相怜的朋友附和着说,听着有点吓人!
朋友们都劝金姨还是为自己多想想,“你为儿子付出已经不少了,该到为自己安排一下后路的时候了。”
金姨虽然快到花甲之年,但身子骨还硬朗。
金姨要再婚,儿子和媳妇却不同意。原因,当然是他们那个需要照看的孩子了。没有办法,金姨就继续扮演免费的保姆兼家政服务的角色。
这个非她莫属的角色,看来要伴随着她,终其此生了……
汪姨的机遇
汪姨的男人去世的时候,她还不到50岁,虽说有一个儿子,可是人家早早地就参军去了部队。孩子在部队有出息,提拔当了军官,根本不用她这个当妈的操啥心。
也不能总守着,一个女人家,再找个老伴吧,大家都这样劝说汪姨。
恰好有一个退休的老干部,经过热心人的撺弄撮合,俩人开始了接触。
老干部的退休金不低,在上个世纪末的时候,就拿到4000多,还有一处大房子。
老干部也有一个儿子,到了成家的年龄,正在酝酿结婚事宜。
老干部想把大房子留给儿子他们住,自己搬到汪姨的住处。而在汪姨那里的生活费用,全部由他来承担。理由是,汪姨的儿子不可能再回地方,汪姨的房子也不小,一个人住着既浪费,又寂寞。
这个看上去挺有道理的说辞,汪姨并不接受。
她认为人家是在欺负她,占她的便宜。
“他的房子给儿子,来住我的房子,还让我来伺候他?”
“想得美?!”…….
这事儿就这样吹了,以后又介绍,还是差不多的原因,总之是在房子、票子和儿子等问题上纠缠不清,最后不了了之。
这你来我往的,日子可就匆匆忙忙地过去了,10年了,汪姨至今还是孑然一身,没有找到那位合适的另一半。
“找老伴要看什么?”
“假如是年轻人的话,犯点糊涂,要点虚荣,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您们这个年纪,在再婚问题上纠结末节问题,让人真的看不懂啦!”听了汪姨的自我介绍,我忍不住要说上几句。
“老伴也好,小伴也罢,物质条件虽然不能不讲,但首先要看的应该是感觉,是性格人品,是相处的感情,难道不是吗?”
“您找个老伴干啥?不是解决孤独问题,想找个伴侣吗?找个知疼着热的同龄人互相照顾吗?”
“与上述条件相比,您所计较的,好比是芝麻,忘记的应该是西瓜,正所谓“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哦!”
其实,再婚的那些所谓具体问题、难点问题,应该有许多变通的办法。比如婚前协议等。
汪姨的问题,应该有代表性,许多中老年人在再婚配偶问题上进展不大,步履维艰,除了客观的外部原因之外,他们自身也存在观念上的方法上的许多误区,也是主要障碍之一,值得当事人深思......
“听君一席谈,点醒了糊涂人,俺要是早一点明白这个理儿的话,岂不早幸福了若干年?!”汪姨有点感激地表白。我揣摩,其实她自己早就后悔了,不过不好意思明说罢了。
“‘革命不分先后’,现在认识到了也不晚嘛,,时不我待,抓紧时间吧,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