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邂逅”南山翁
标签:
散文随笔泰安楷体gb2312夕阳自律竭金门.怀古居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这标题的邂逅二字,我用了引号。因为这里的邂逅,不是指平日里的那种偶遇、巧遇之邂逅;恰恰相反,是经常得见,却“以貌取人”,低看了人家,一旦深入接触后,才发现对方之妙处,惊诧之余,仿佛刚结识一般,如此“邂逅”是也。
发现问题作品
设在二楼大厅里的书画展览,平日里自然少不了欣赏者。只见我认识的一位老者,盯着一幅书法作品仔细地瞧看。我知道那幅草书写的不错,作者我很熟悉。
之所以认识这位老者,缘于他是图书阅览室的常客。阅览室的钥匙放在我的办公室内,每次他来都是自取钥匙开门,然后再放回来。我们之间打招呼,只是相互微笑点头而已,没有说过一句话。
根据老者平日里的衣着打扮以及举止行为,我判断他应该是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体力劳动者而已。虽然年事已高,但喜欢读书看报,精神可嘉,我心里这样评价他。
“这张草书有问题!”老者见我过来,主动告知说。看我有所怀疑的眼神,他便指着那张作品进行了具体的解释。
“这幅宋人李好古的《谒金门.怀故居》……”
当他说出词牌名称的时候,我就有点惊讶了。因为那幅作品上没有标明词牌名称。要知道俺也是中文专业的,学过古典文学,怎么印象里就没有这首词,和这个词牌子呢?然而这个貌似“没文化”老者却知道,想到这里,不禁有些汗颜。
接着,老者指着上面的字,从头至尾地朗读了一遍。这幅草书作品,写的是龙飞凤舞。我这个以书法爱好者自诩的欣赏者,顶多能读出一半的字来,然而他居然能够全篇通读......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两句诗,写颠倒了!”
“还有这句‘若使胡尘吹得去’,少了一个使字,因此意思也就不通了。”
我赶紧请他同到办公室,打开电脑搜索出那首宋词,打印后再拿到作品那里核实了一遍。所挑错误,竟然全部属实。
“他是凭记忆写的,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者接着又分析了出毛病的原因。
原来还是乡亲
老者原籍泰安,退休在肥城矿务局。
“我的祖籍也是泰安的,家住王瓜店!”
“真的吗?”矿务局驻地就是王瓜店。我们之间的关系顿时变得亲近起来。
老者叫田印泽,今年80岁。
耄耋之年,我脑海里想起来这个形容词。
“不像哦!您老看上去顶多也就70岁!”田老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我诚心诚意地赞叹道。
“我坚持锻炼身体,每天早晚散步、慢跑。”田老传授健身经验。
“我现在除了耳朵有点背之外,没有别的毛病。”
“看报纸不用戴花镜!”
“真的吗?!”这让我感到惊奇。
田老的闺女在这儿工作,他退休后就来到这里生活了,一晃已是十余载。
“在这里养老不错,气候好,我很喜欢这儿!”田老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在矿务局的时候,他开始就是个普通工人。恰好材料员调走,没有人干,当时的领导,也是他的老乡非让他接这个活儿不可,他就是这样进入科室的。没有文化的他,曾经很受憋,几次推辞不成,只好硬着头皮干了下去。
田老语速很快,讲起他的工作经历来,可谓滔滔不绝,时间、地点、还有人物交代的清清楚楚,那里像一个80岁的人哦,我在心里暗暗称奇。田老工作给我总的印象是,认真努力,追求上进,肯钻研,爱学习,是企业的好员工。由于他勤奋好学,所知不少,在职工圈内小有名气,曾经有“土秀才”、“粗知识分子”等雅号。
退而不休与夕阳自律
第二天,田老在送还阅览室钥匙的时候,同时给了我一张纸,上面有他写的一首诗。
诗的题目原来叫《退而不休》,后来又勾掉,改为《夕阳自律》。
“您看看这篇?”田老拿着一份报纸给我看。原来是老年报上刊登的核武老人魏世杰的事迹,是市科协撰写的。
“和人家相比,我就不敢说自己是‘退而不休’了…..”
“叫‘夕阳自律’吧!”
“见贤思齐”,“向先进看齐”,“活到老,学到老”,这些形容词在脑海里蹦出来。眼前耄耋老人的这种学习和自律精神,也让我感动!
《夕阳自律》
退休相对事已少,惜身探求养身道。
每日早起勤锻炼,舞剑打拳精神好。
偷闲伏案学涂鸦,比照葫芦画个瓢。
读书其中多乐趣,千载功罪能知晓。
素与众友常来往,谈古论今捧腹笑。
与世无争心宁静,解脱自我少烦恼。
知足常乐四季安,学做顽童任逍遥。
一日三餐粗淡饭,定时定量八分饱。
人生在世何为贵?健康长寿无价宝。
田老喜欢读书、写字,和健身,身边有几个兴趣爱好相近的老朋友。诗中所言的“伏案涂鸦”、“读书乐趣”,还有“谈古论今”,说的就是这些事儿。田老年事虽高,但头脑却很清楚,从他的诗作中,不难看出,老人家的超脱和潇洒,值得同龄人仿效。
祝福老人家,健康快乐,福寿绵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