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的随俗与易俗
标签:
杂谈随筆彩礼酒席风俗份子钱乡俗 |
某网站发起了“彩礼”话题,把俺还列入了讨论的一方,要求发言。这可是俺的弱项,但将令又不可违背,只好乱说一通,说错了,找领导去,呵呵!
我一直是反对给女方送彩礼的。我结婚那会儿,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俺就没有给岳父家什么彩礼,也把媳妇娶到家了。
但那个时候在乡下,索要,或者主动给彩礼的,还不在少数。乡下人养个女孩不容易,一旦嫁出去了,很少会有什么回报给娘家的。主动地要点,或者人家自觉地给点,我觉得也在情理之中。只要双方愿意,其实给予不给,是无所谓对错的。
谈彩礼,不能离开经济条件,否则就是空谈,没有什么现实的积极意义。
在都市里,在双职工家庭,为什么可以不要彩礼,那是父母的养老问题,赡养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是社会保障体系起了作用,给与不给,都问题不大。
那为什么在社会上,在乡下,甚至城里,至今还有索要彩礼现象呢?这就涉及到一个风俗的问题,这也是本文想要提出的一个问题。
“随乡入俗”,“一切随俗”,这个目前在婚庆活动相关的讨论中,最经常使用的字眼。双方都在注意一个问题,即乡俗。别人是如何做的,咱们就如何去做。
别人家都要彩礼,那咱们也要;
别人家定亲,或者结婚操办酒席了,那咱们也要操办;
别人家的酒席在十桌以上,饭店订在三星级别以上,那咱们也不能掉价;
别人家的婚车都是5辆以上,至少是奥迪级别的,那咱们也要如此,等。
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就变成了风俗。
风俗是很厉害的,谁不遵守,谁不在意,可能就会招来诽议。
我有个城里的穷亲戚,在帮助策划的时候,我建议不要操办酒席,至少在婚前不要操办。也不要搞典礼,旅游结婚最好,回来后根据送礼情况再请客。
结婚是两个人的私事儿,你折腾那么多人干嘛?
假如您是官宦子弟,可以乘机捞钱的话,我不会反对的,但可惜你不是;
咱们所谓的婚庆或者酒宴操办,就是浪费钱财,所得不过是个虚面子而已;即便是个虚面子,人家也不一定就会好好地给你。君不见一些喜酒宴上不和谐的场面吗?
都说喜酒不赔钱,那要看这个帐怎么算?结婚随的份子钱,都不是白给你的。要么是你们提前预支已经随给人家了;要么是你以后还要再补给人家。其实喜酒办与不办,喝与不喝,这钱该给的,照给不误;不该给的,你请人家也不会给你。这样的话,你还办它干嘛?
话儿我虽然说了,但并没有起什么作用;人家还是尽其能力,大操大办了一场,花了几万块,觉得很值。这就是风俗,和虚荣的厉害,认可瘪了钱袋子,也要这个虚面子,呵呵!
移风易俗,提了许多年,但真正敢于挑战陈规陋习的人,还并不多见。希望通过这样有益的讨论,将旧的风俗危害讨论分析出来,将新风尚的优点好处挖掘出来,将进步文明的新风气发扬光大,如此,善莫大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