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小余与所长
标签:
故事胡侃逸事趣闻市井物价文化 |
分类: 故事新编 |
连阮所长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区物价检查所长的位子,能够让他来坐。
在物价还比较混乱的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物价监督检查的岗位,还是蛮重要的。
老阮是个外来户。之前曾经在衙门里(即政府机关)当过几天头头,算是个“文官”吧!这次转调异地,他也没有了继续做官的奢望,觉得做个普通的公务员,操心不多,薪水不少,其实也不错。
可是,有些事情往往不以当事人的意愿为转移的。这不,一心想“扶正”的小余,却不幸落马了。
老阮之前,所长这个位子,是小余坐的。不过没有正式的任命,叫临时负责人。不过大家觉得,下达任令,只是个时间问题,连小余自己也是这样地认为。
因为,顶头上司的图局长欣赏小余。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小余是局长的“红人”。
其实小余在这个岗位上干得不错,可谓得心应手。他在校学的就是这个专业,学以致用,正好发挥他的这一专长。
小余不仅熟悉业务,勤勉工作,还有更大的优点是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
物价检查,从性质上说,它属于行政执法,或叫经济执法,总之是一项执法的工作。这就要求,它的工作人员不但要懂法,会执法,更要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而小余恰恰有点这样的味道。
小余来物价局之前,曾经在区供销联社(简称区社)工作。换句话说,区社是他的“老东家”。小余升任区物价检查所负责人的时候,大家曾经跟着高兴了一阵子。因为,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从咱们这儿出去的人,“是亲三分向”嘛,古来如此,小余怎么会例外呢?大家这么寻思着。
可是不久,区社的这些哥们,高兴不起来了。原来,小余在例行的物价检查处理上,没有表现出期待的“照顾”,或者破例来。有的时候,在“老东家”看来,甚至是更加严厉,处治加重了。
那个年代的区社,正是体制改革,新旧交替的关键时期。老的体制受到强烈地冲击,日子过得很艰辛。一些老的供销社领导整日里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无处宣泄。恰好,小余的行为,给了他们一个宣泄的出口。一看软的不行了,他们就对小徐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不再像过去那样,客客气气,亲亲热热的了。而是冷漠对之,强硬碰之。
在地方上,小小的区府机关,相互联系,彼此都很熟悉的。象供销社的那些老领导,与区里的许多头头,不但熟悉,而且关系还很特殊。比如是老部下,老同学,同乡等。他们怎么会惧怕小余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
小余那年不到30岁,不但还未娶妻,甚至连个对象还没有找到呢!
这些老领导很生气,小余的后果,变得严重起来。
他们在不同的场合,说了小余的许多话儿。
别以为他们会说小余坚持原则,严格执法,那是不可能的…..
也别指望他们会抱着理解的态度说,小余工作的出发点、动机是好的,方法有些欠妥。
他们找到了小余在检查业务的差错证据,从而证明他是在枉法,是胡来……
他们还会把小余在老东家时的某些幼稚表现,再复述出来,以证明小余是个不谙世事的“雏儿”;是个没有“良心”的坏家伙……
一时间,区府大院里,有关小余的负面议论,顿时多了起来。
其实小余并不很在乎这些议论。小余是个有点抱负的青年,这点小小的舆论冲击,他还是能够承受的,他一笑了之……
麻烦出在顶头上司的图局长身上。分管的副区长甚至都询问他,“这个小青年,怎么有这么多人反感他?”
假如图局长在这个时刻,能够坚定地支持小余,说他坚持原则,说是个好青年的话,情况就会朝着有利于小余的方向发展的。
可是,图局长在关键的时候,犹豫了
与其为他顶着、抗着,让他继续“招惹是非”,还不如作以调整,免去这些麻烦。局长此时应该是这样想的。
于是老阮就进入了图局长考虑的视线。
之前,小余就不止一次的在局座面前,替老阮说好话。当然,这样说,也有自己管理属下有方的意味。
老阮虽然年纪大,但他肯听话,尊重小余这个“小领导”,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虽然刚来不久,业务尚不熟悉,但他肯用功学习,这不,一般的检查处理业务,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
恰好,老阮的一个朋友,在区里另一个部门任职,希望老阮过去,许诺给个小头头当。老阮觉得平日里和小余关系不错,就把这个信息,提前透露给了对方。
所里一共4个人,最听话的这个人要走,小余当然不舍,就跟局座打了招呼,不能放他走。
不久组织部门考察任命了一批基层站所的负责人,当然也包括物价检查所的所长一职。任令上面没有小余,而是老阮。
这似乎有些出人意料,当然也让有些人喜出望外,十分地解恨…….
“世事洞察皆学问”,应该说小余是个好小伙子,有志向,有抱负,也有行动。可惜,无数的事实证明,要想有所作为,仅有好的动机是不够的......
在强大的地方顽固势力的面前,小余显然是单薄的,微弱的,也是不堪一击的......
不过让这个老阮捡了一个便宜,一个“漏”。也不知道他这个新官上任后,会如何从事儿呢?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