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娇惯害子的故事

(2010-03-10 16:18:01)
标签:

随笔

育儿

教子

娇惯

回忆

情感

童年

      娇惯害子的故事
  

“惯子如杀子”,这句老话儿,从古至今,不知道流传了多少年,多少代。照理说,这个道理也不深,很容易理解的,可就是有些为人父母的,“心里明白腿打晃”,遇到情理矛盾的时候,感情用事。结果,导致孩子的成长被严重扭曲,最后孩子不成材,不成器,再后悔也就晚了,让人叹息。

 

我小的时候,就亲身感受了这样的家庭,他的家长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娇惯成为“废材”的。

 

他们是我家的邻居。一家三口,只有一个儿子,即所谓的独生子。现在的独生子女,可谓平常现象,可那个年代不同,一般人家也有四五个小孩。除非是生理有问题,否则,孩子是不会少要了的。其父亲姓周,在一家企业做管理工作,生活条件与附近的邻居们相比,要相对优越一些。

 

记得那个时候,周家儿子才四五岁的时候吧?但已经会在外面欺负别人家的小孩了,特别是年龄小于他的女孩子,经常被他弄得哭哭啼啼的。被欺负的孩子往往会找上门去,向其家长告状。可每当有孩子登门“投诉”的时候,他的妈妈不会像一般孩子的妈妈那样,会给“受害者”以安慰,以缓解对方的情绪;相反,他妈妈会给告状者“脸子”看。他妈的脸本来就长,再一拉下来,就显得更长了。所以,背地里孩子们都叫他妈“大驴脸”,呵呵,惹出众怒了…….

他妈经常反问被欺负小孩的一句话,就是“那么多小孩,他都不欺负,为什么偏偏欺负你?还是你招惹他啦!”看见他妈不讲理,还胡说八道,当事人的“正义”得不到伸张,回到家里,便会向家长“哭诉”。

这还了得,你孩子欺负人,你当家长的还不讲理?心疼孩子的家长顿时火冒三丈,“走,找她们去!”家长带着被欺负的孩子,一同奔向“肇事者”的家。

 

这样的事情,刚一发生的时候,就纠集了不少看热闹的孩子。平日里相处较好的,更是一直跟随着,给其壮胆助威。待到家长亲自参与介入了,往往会集聚更多的孩子,形成一支“讨伐”的队伍,浩浩荡荡的,直奔目标而来。

莫以为来的人多,人家就害怕了,或者家长来了,周妈妈就会“另眼看待”了。实际上,他妈根本就没有一点“畏惧”的意思;相反,倒是“人来疯”,人来的愈多,“大驴脸”的精神头越足。

 

接下来的事情就可以想象了,自然是“针尖对麦芒”,少不了一场唇枪舌战。战场开始的时候在屋里,一会就被“大驴脸”给“轰出屋来”;战场随即转移到大街上,接着战斗厮杀。到了这个份儿上,双方就不再讲什么是非道理了,而是直接地“对骂”。什么“泼妇”,什么“护犊子”,什么XXX的,难听的话语,统统地,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对方,场面很热烈,看客中间也不时地响起阵阵“欢声笑语”。

这种热闹,当时不仅我们小孩子喜欢看,很多大人也爱看,还跟着起哄。那个年代热闹少,普通百姓连个戏都看不起,所以那里有热闹,会迅速地围拢上去。假如那个热闹不够持久、不够热烈地话儿,人们甚至会觉得有些遗憾,“怎么这么快就完了呢?”他还没有看够,呵呵!

“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这句俗语说的,就是这种现象。至于谁家有理,谁家没理,看客也不是判官,自然不会愿意去操心那个闲心的。

 

那个时候,老周家三天两头的,就会有人找上门去。吵架,打仗对于他们家来说,似乎是家常便饭。对于他们的宝贝儿子,他们的口号似乎是:“宁肯我负邻居孩,莫让邻居孩负我”;“为了我的孩子,哪怕得罪遍了身边的人!”

老周家的“犊子”,这是我们给他起的绰号,其实是个欺软怕硬的货色。有一次他欺负我妹妹,我们也不去找他家讲什么道理,兄弟几个直接把他堵在一个胡同里,一顿痛打。然后告诉他,如果向你妈告状的话,下次还这样揍他。结果他真的就没有敢向他妈告状。否则,他妈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找上门,大闹一场的。那样的话,我们兄弟几个则免不了要遭受皮肉之苦啦!我妈可不像他妈那样,一定会严厉处罚在外面惹事生非孩子的。

 

老周家人缘不好,与邻居的关系紧张,他们并不在乎。可是,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家得罪了不少人,又无法讲理泄气,有人就在背后报复他家。“周犊子”家居住的,是临街的房子,距离马路,相隔仅仅一条排水沟。于是,他们家的玻璃窗,就成了报复袭击的理想目标。一般是在深夜,大家都在熟睡之际,只听得“啪啦”一声巨响,一块砖头,砸在窗户的玻璃上,砸碎了玻璃后,又径直地飞向室内的炕上,降落在老周家人的身旁。好险,假如落在头上,则后果就难以想象了......

 

那个年代住房的条件都很紧张,他们只有一间半的房子。半间是与别人家共用的厨房;另一整间,在朝阳的南侧垒铺炕,一家人就睡在此处。可怜的老周家,尽管他们天不怕地不怕的,但在“恐怖袭击”之后,还真的“草鸡”(害怕)了。因为,这样的“恐怖袭击”,是经常性地发生。开始的时候,是大约每周一次,后来周家有了防备之后,改在每月一次,但具体什么时间,极不确定。或者在前半月,或者在后半月;或者在前半夜,或者在后半夜,没有规律,捉摸不定,令他们防不胜防。即便后来他们家挂上棉帘子,装上木栅栏,都不能防止“恐怖分子”前往“制造事件”.......

 

再后来周家报了警,公安人员介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案子破了。原来就是邻居的老王家他爹干的“好事儿”。老王家他爹是一家单位的锅炉工,经常上夜班,或者前半夜下班,或者后半夜才回家,于是就顺手干了这“解恨的事儿”。

 

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缺德事儿”呢?读了前面的介绍,答案自然就不难猜测了。原来老王家很穷,孩子又多,还小。个个脏兮兮的,都有点不太精神。这自然成了“周犊子”欺负的理想对象了。挨了他儿子欺负不算,还要继续受他妈的气,于是,老王家他爹很生气,后果就很严重了。

 

“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忽然想起来刑事判决公告上,经常使用的这句词汇来,很恰当不是?呵呵!

 

老周家父母如此娇惯自己的儿子,结果自然不会好了,他们的心肝宝贝果然不成器。在学校学习,不肯下力气,学习也不好,还打骂老师;长大后在社会上也不成器,整天与一些“二流子”混在一起,成了地道的社会渣滓.....

现在回想起来,“周犊子”的“不才”和“堕落”,和他父母的溺爱娇惯是有直接关系的。换句话说,坑害自己爱子的凶手,不是别人,正是最爱他的爸爸和妈妈。

 

教训是深刻的,但愿我们年轻的父母们,能够从这个小故事里,吸取一点反面的教训来,善莫大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