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家轶事

(2009-03-28 11:21:20)
标签:

原创

随笔

瓜干

老家

佛桃

轶事

长辈

泰安

情感

分类: 散文随笔

老家轶事

        【此文被推荐至草根名博首页‘衣食住行’,新浪论坛《家庭婚姻》加为精华帖】

那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借一次出差机会,我得以回祖籍老家探亲。现在虽已时隔多年,但那个特殊的经历,至今难忘。

失误的礼物

我那时很年轻,在一家三级商业采购批发公司工作。领导让我跟着富有经验的老金同志出来采购,第一站是北京。北京的事情办的很顺利,接着我们要去济南,距离泰安老家不远。我请求转路探亲,承蒙老金照顾,竟然答应了。“不过时间不能耽搁长了,最多2天。”呵呵,这就不少了。我赶忙施大礼,表示感谢。老金不忘提醒我,要买礼物,最好在北京买,到了山东,不一定买得到。这话儿,我当时没有在意。然而到了济南,我才发现,老金的告诫简直就是“真理”。由于“不听老人言”,我几乎跑断了腿,大大大小小商场,跑了不下十几家,竟然没有收获。所要买的,也不是什么金贵之物。不过是烟酒糖茶之类的礼品而已。但不是柜台空空如也,就是要凭票购买。我一个外地人,那里有什么“票”哦,只好空手而回。我准备了一个大皮包,过泰安,到肥城的时候,里面仍然是空荡荡的。忽然看到水果摊,红红的大苹果,青青的大鸭梨等,漂亮又可爱,于是决定购买。一会的功夫,大皮包就鼓胀起来。我满心欢喜地来到老家,那个时候,俺爷爷奶奶还健在。爷爷指着院子里的果树对我说:“小儿!”这是他对我的昵称。“咱家啥树都有哩。你看这是苹果,那是梨树,还有枣树、桃树。”我抬眼望去,各种果树,硕果累累,挂满枝头。比我买的,个头还大,样子更美。呵呵,看来我这个礼物买的,真不咋样!

面条和瓜干

多年未见的孙子回老家,一定要招待一下。丰盛的水果宴,自是不在话下了。但饭菜却愁坏了长辈。那个年代,大家都穷。“穷怕亲戚富怕贼”,穷苦人家,来了客人,真是为难哦。好在我年轻,在他们眼里,就是个孩子,好招待。记得是做了2碗面条,我和爷爷每人一碗。我不好意思吃,要和叔叔弟弟们吃一样的。执拗不过,只好给我盛了一碗地瓜干粥。如今的年轻人一定会以为,这个地瓜干煲粥不错哦,甜甜的喝上一碗,感觉很爽!现在的地瓜粥,或是鲜薯,或是熟干制作,吃起了当然好吃。但那个年代,农村里的瓜干,几乎全是生干。地瓜收获之后,生薯切片,把它晒干,装入库房之内,那几乎就是全家一年的口粮。至于真正的粮食,其比例连2成也达不到。泰安附近农村,几乎乡乡如此,户户如此,普遍贫穷。年轻的我,尽管牙口不错,但咀嚼起来,那个瓜干还是异常地困难。极难嚼,味道也差。而老家的亲人们,平时就是靠吃这些东西来度日的。

给姥姥家的酒肉

我姥姥家,在不远的山区。现在是赫赫有名的佛桃之乡,依靠这些个大味美的仙桃,乡亲们富得流油了。可是在当年,也是这块土地,也有这些桃树,却“穷的叮当的”。姥姥家所在的生产队,居然有20几个年届30的小伙子,没有钱说媳妇,只好打光棍。一个壮劳力,一天劳动所得是一毛钱。到年底算账,不但不能分到报酬,反而还要倒欠生产队的“饥荒”。我去探亲,有叔叔亲自作陪前往。他告诉我,礼物不要买“虚的”,就买实用的。什么是实用的呢?他把我领到集市上,先买了一堆大馒头,然后又割了2斤肉,还有酒,最后是几样蔬菜。我们俩骑着自行车,前往目的地桃园乡。事实证明,叔叔的指点很正确。外孙子回来了,姥姥高兴,几个舅舅家,以及众多的表兄表弟们,一大家子人,都很亲热。我们带来的食品,果然派上了用场。姥姥就用这些酒肉来招待我们。记得宴席很正规。是一张八仙桌子,长辈为首,坐在朝南的位置上,舅舅、叔叔这些次辈份的,两边横头落座。我辈分最低,坐在下首。每一道菜肴上来,长辈先动筷子,晚辈才可以伸筷子。席间,晚辈也要给长辈敬酒。我不懂礼数,舅舅让我怎么敬,我就照办就是。总之那顿饭,吃得我好紧张。怕的是,错了礼数,让长辈见怪。呵呵!生活虽然贫穷,但老家的传统规矩照旧,大家严格遵守,不敢懈怠。至今在俺们老家,长幼有序、尊老爱幼,依然故我。假如谁家的孩子不敬老,哪家的媳妇不孝顺,就会遭致乡亲们的一致唾弃。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在这里不是一句空话。

老家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早已得到了根本地改变。农村实施改革后不久就发生了变化,我叔叔家的房子,就先后翻盖了三次,由过去的小平房,到大瓦房,现在已经住进了新楼房。叔叔家我叔伯弟弟,还买了家庭轿车,混的比俺还强呢!山区舅舅家也是依靠佛桃这个独特的“摇钱树”,日子过得很滋润。可惜爷爷和姥姥他们都不在了,他们没有赶上这个好时代哦!我想,赶上好时候的我们,多多地珍惜吧,用我们自己的双手,依靠我们的劳动,把小日子都过好了,那么整个国家也就好了。

回顾过去,是为了珍惜现在,好日子来之不易,我辈岂敢忘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