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2025年3月2日):三月杏花册

2025-03-04 10:01:39
标签: 历史 文化 教育

链接:https://www.wehefei.com/news/2025/03/03/c_643490.htm

【橙笔记】三月杏花册

来源:安徽商报责任编辑:张雪子分享到2025-03-03 10:21:00

三月杏花当令,清雅脱俗,冷香里透着一股闺秀之气。杏又与“幸”谐音,有“幸福,有幸”之意。

明代唐伯虎喜画杏花,其中一幅《杏花仕女图》,超尘脱俗。画中仕女居画面中心位置,衬景绘山石、树木、坡岸、芳草等,环境清幽空旷。勾勒出杏花初绽,草茵萌生,万物复苏的绵绵春意。画面里高髻云发丰颐仕女,独立于杏树前;青姿浅裙,衣纹粗率,眉目细巧;左手持杏花一枝,目光幽凉,静阅草地无情,心幕却悄然铺砌开来,是那抹难以觉察的相思愁怨,在素影里萧瑟着,遗忘着,远了,淡了……妇人背后,几笔浓墨皴染的一堆乱石假山,拱射出几枝虬曲的老枝桠,黑黢的老枝桠间,一朵朵古粉的花瓣悠然开放着,映出一份灿烂的明媚,更衬托出花下美人的寂寞……

老干新枝,粉白古黄,青春空寂,留白相见,曲直互文,挺拔着生意,包醮着悲辛。寂寥里,那双纤纤玉手轻拈处,那怀远凝目里,已越千年古刹,柔和处只剩下:“今日玉人何处所,枕边应梦马蹄来”的期盼……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杏子坞又名杏花村,村有大片杏林,绵延数里,初春花开,灿若朝霞。老人定居北京后,念念不忘祖辈居住过的老屋和附近遍开的杏花,“星塘一带杏花风,黄犊出栏西复东。身上铃声慈母意,如今亦作听铃翁。”成为老人对少年时代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

人至桑榆,思乡情愈,常流露于笔端。白石老人有一幅《杏花菖蒲》。枝干一浓一淡,相映相衬,由画面左上方斜出而来;花朵嫣红,嫩得轻俏,杏花点点,或疏或密,或稠或稀,或瓣或蕊,或向或背,极尽变化,别具风采。白石老人的杏花,寄托了其无尽的乡愁……

在烟雨朦胧中阅读江南的容颜,读懂幽幽青山、小屋以及老树和一片阑珊的杏花在蒙蒙烟雨中的芳姿,仿佛这一切都凝固在这温存的时刻。白石老人这幅作品所表达的,就是心底藏着的秘密——思乡。

散文家汪曾祺对杏花也情有独钟。

他画过一幅《杏花图》,画面简洁,清俊淡逸,虬枝两根交叉直上,枝头之上,杏花点点,浓浓淡淡,绚烂至极。少许绿色墨点,点缀其间,如春风徐过,满纸氤氲,水气淋漓。右下角题诗两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仿佛让人看到一夜小雨之后,那个水灵灵的二月早晨,一女孩腕挎竹篮,竹篮里盛着刚刚采来的带露珠的杏花枝;她正沿街穿巷,一声声清脆的叫卖声,在早春的巷子里回荡:“杏花,杏花”。杏花淡雅芬芳,叫卖声温婉可人,水汽盎然。那女孩,从千年前陆游的诗里走来,一树春色;又是从汪曾祺的画里走出来,一派天真明净。这幅画也是先生之绝笔,因作画不久后,他就生病住院,直至离世……

赏画杏花下,吹笛到天明。二月盛开的杏花,每一朵都有对你的祝福;赏花读画,撷万朵深情,品一树幽香,穿越千古,芬芳无限……

(孟祥海)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