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协商报》(2024年03月18日):残砚有铭

2024-03-18 14:11:33
标签: 文化 历史 教育

链接:http://szb.mzxsb.com/mzxsb/20240318/html/content_20240318004003.htm

残砚有铭

字数:731浏览数:147版次:04

孟祥海

  有些砚台材质很好,雕工也精巧,却因有残或者裂纹,而让人倍感惋惜。不过,有人巧使手段,妙手回春;遂点石成金,变废为宝,让残缺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而这其中砚铭就是重要的点睛之笔!

  著名藏砚家沈石友,有一旧砚,石质致密光滑,色微紫色,为端石上品,遗憾的是右下方有一条细细的裂纹。他慧眼识珠,把此砚命名为“石破天惊砚”,并请吴昌硕为之撰铭:“如玉有璺,无伤翰墨,金瓯有缺,何况石。”镌刻于左;本人撰铭曰:“石破天惊,我以诗铭。”镌刻于右。两相呼应,妙不可言;一块残砚,迸发出奇异的艺术魅力。他还有一方“学易砚”也有残,他撰铭曰:“人所残遇我则全;吁嗟此石难补天。”读来别有一番趣味。

  启功先生有一方淄石砚,发墨极好。他很喜欢,欣然为之撰铭:“锋发墨,不伤笔,箧中砚,此第一。得宝年,六十七,一片石,几两屐。粗砚贫交,艰难所共,当欲黑时识其用。”这方砚一直摆在桌上天天使用,有一天,他突然发现砚的右侧出现一道裂纹,很是惋惜。启功便请肇庆端砚厂的厂长黄东荣为之粘好了裂纹,先生拿到粘好的砚台非常高兴,立即磨墨试砚,又挥毫写下:“破砚重粘,依然全瓦;磨墨而书,吾神来也。”(如图)为了感谢黄先生修砚,还赠给他条幅一件,可见先生对这方砚的钟爱之情。

  当代古砚收藏家孙家潭先生,得清代端石太史残砚,爱不释手,遂在砚右侧刻上了八个篆字:“人皆曰损,遇吾则全。”还在砚左侧篆刻了五方印章:“真水园主人宝玩”(堂号)、“端有眼”、“心坚白”、“是一是二”、“我佛无说”,他对这四方印印文的解释是:“端砚有‘眼’,人做事心要坚守清白,白纸黑字是一是二,佛不语。”本是一方残破砚,经孙先生巧手妙琢,又熠熠生辉!

  残砚让人惋惜,而独具匠心,化腐朽为神奇,延长了砚台的生命,铭文之功,不可缺也!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