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日报》(2024年2月23日):元宵话灯谜
2024-02-23 16:16:31
标签: 读书 历史 文化 杂谈
链接:http://szb.jsw.com.cn/ZJRB/PC/content/202402/23/content_296863.html
元宵话灯谜
孟祥海
灯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俗称“文虎”,元宵节猜灯谜的习俗则始于南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节,人们将谜条系在花灯上,供人猜射,称作“灯谜”。关于元宵猜灯谜的兴起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老财主,是个势利小人。有两秀才同往财主家借钱,其一着破衣,其一穿着华丽,老财主只借给那个衣着华丽的秀才,而那位着破衣的秀才则被赶出。这年元宵之夜,穷秀才提一盏灯,来到老财主门前。灯上写一灯谜:“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在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老财主一看非常生气,命人抢夺花灯,只见这位秀才不慌不忙地说:“老爷你犯猜疑了,我这四句是个灯谜,谜底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老财主气得直翻白眼,狼狈逃走,周围人哈哈大笑,这事就此传开。到第二年元宵节,不少人就把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测取乐。此后,元宵节猜灯谜的习俗就慢慢流传至今。
“一时欢乐一时愁,想起千般不对头。如若想得千般到,自解忧来自解愁。”古人制谜,雅人深致,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如“绝代佳人”,猜《左传》句一,谜底是“美而无子”。“辞家见月两回圆”,猜《四书》句一,谜底是“望望然去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猜一字,谜底是“俩”。“聪明面孔笨肚肠”,猜三国人名二,谜底是“颜良、文丑”。还有“一二三四六”,猜唐诗一句,谜底是“才有梅花便不同”。这些都与中国古典文学有关,若无相应的文学文化知识,也是很难猜出的。
灯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于简洁含蓄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曲折蕴藉里体现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猜谜,虽是一种文字游戏,但它小中见大,可看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机智程度。尤其是过节,人们常围绕着节日出一些灯谜,既活跃节日气氛,又增添文化氛围,高雅而有趣。
“皓月当空迎元宵,赏月灯谜不可少,大红灯笼福气闪,烟花璀璨扬喜庆。”在元宵节期间,猜一下灯谜,不仅烘托节日气氛,还传播了传统文化;娱乐中见高雅,通俗中见情趣,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弘扬!
《镇江日报》(2024年2月23日):元宵话灯谜
链接:http://szb.jsw.com.cn/ZJRB/PC/content/202402/23/content_296863.html
元宵话灯谜
孟祥海
灯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俗称“文虎”,元宵节猜灯谜的习俗则始于南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节,人们将谜条系在花灯上,供人猜射,称作“灯谜”。关于元宵猜灯谜的兴起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老财主,是个势利小人。有两秀才同往财主家借钱,其一着破衣,其一穿着华丽,老财主只借给那个衣着华丽的秀才,而那位着破衣的秀才则被赶出。这年元宵之夜,穷秀才提一盏灯,来到老财主门前。灯上写一灯谜:“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在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老财主一看非常生气,命人抢夺花灯,只见这位秀才不慌不忙地说:“老爷你犯猜疑了,我这四句是个灯谜,谜底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老财主气得直翻白眼,狼狈逃走,周围人哈哈大笑,这事就此传开。到第二年元宵节,不少人就把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测取乐。此后,元宵节猜灯谜的习俗就慢慢流传至今。
“一时欢乐一时愁,想起千般不对头。如若想得千般到,自解忧来自解愁。”古人制谜,雅人深致,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如“绝代佳人”,猜《左传》句一,谜底是“美而无子”。“辞家见月两回圆”,猜《四书》句一,谜底是“望望然去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猜一字,谜底是“俩”。“聪明面孔笨肚肠”,猜三国人名二,谜底是“颜良、文丑”。还有“一二三四六”,猜唐诗一句,谜底是“才有梅花便不同”。这些都与中国古典文学有关,若无相应的文学文化知识,也是很难猜出的。
灯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于简洁含蓄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曲折蕴藉里体现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猜谜,虽是一种文字游戏,但它小中见大,可看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机智程度。尤其是过节,人们常围绕着节日出一些灯谜,既活跃节日气氛,又增添文化氛围,高雅而有趣。
“皓月当空迎元宵,赏月灯谜不可少,大红灯笼福气闪,烟花璀璨扬喜庆。”在元宵节期间,猜一下灯谜,不仅烘托节日气氛,还传播了传统文化;娱乐中见高雅,通俗中见情趣,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