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晚报》(2023年12月29日):我的读书笔记

2023-12-30 10:02:44
标签: 读书 杂谈 历史

 链接:https://ccwb.yunnan.cn/content/202312/29/content_179813.html

闲话

2023年,我的读书笔记

孟祥海

春天:与草木对话

2023年的春天,是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伴我度过的。

本书写的是些平常草木果蔬、平常风物,可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境界,汪曾祺的文笔让人觉得世间无一物不可爱。其文字像用文火慢煮的一锅粥,朴实无华,清香四溢,温暖熨帖,给人暖心暖肺的感觉。

“你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读着这样温婉可人的文字,漫步在春风里,与一朵花对坐,和一片叶对话,顿觉眼前的世界是如此的美丽可爱……

记得汪曾祺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喝清茶,嚼咸支卜,看周作人的文章,很配称。”我想三年疫情后的第一个春天:喝清茶,嚼花生,读汪曾祺的文章,很配称!

夏日:渴望下一场雪

2023年的夏天特别热,伴我度过酷暑的是胡竹峰的《雪下了一夜》。

这本书可谓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与挑战。与古人、前辈大师,写同题文章,尤其又是24篇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千古佳作,有古人、前人的文字摆在那儿,想写出点东西,没点学问,没点眼界,没点情怀,没点胆识,一般人是不敢动手的。恰如为之作序的李敬泽先生所言:“以古人之风写今日万千,是难事是方向。”可是,胡竹峰做到了。

相比他以前的书,这本书文字更加老到,古典气味更浓郁,洋溢着古老的华夏的味道,颇有民国遗风。记得董桥评论鲁迅小说时曾说:“写得非常深刻,文字都结了晶了。”我觉得胡竹峰的文字,似也正在往“结晶”的路上走着。当然,这样的文字,读起来也会更吃力些。

2023年的夏天,太热,好在,还有胡竹峰的这本《雪下了一夜》,可矜平躁释,正好用来消暑!

秋月:乱翻书

《乱翻书集》是旅美作家张宗子的一本读书笔记。

本书内容丰富,古今中外,唐诗宋词,古今人物,西方电影音乐,金庸武侠小说……纵横捭阖,融会贯通,均以读书笔记的形式,一一铺展开来。

可能是阅读的偏好,对于书中写周氏兄弟及苏轼的几篇文字非常喜欢,反复读过多遍,对书中的某些观点也颇为认同。比如把周氏兄弟的文字,比作“教堂与宫阙”:说鲁迅的文章,像欧洲的教堂,“天宇浩渺,无限悠远”;知堂的文章,“好比中国宫阙,在大地上平平铺展”。这是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新颖而又贴切。在《鲁迅与章太炎》一文中,又谈到周氏兄弟的文章风格:说鲁迅“有魏晋风格和气度”;知堂“好处却不在魏晋风格,他的枯淡近似清人学者的笔记”。这些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写苏轼的几篇文字,功力颇深厚,既有一些人生的感悟,也融合了自己的一些读书方法和经验,读来很有借鉴意义。

总之,张宗子的这本《乱翻书集》是一本分量很重的读书笔记,涉及面广,思维角度新,见解独立,一气贯通。秋风习习,秋月朗朗,不冷不热,正好“乱翻书”……

冬雪:吃茶看花

“稻田工作者”周华诚的《不如吃茶看花》,是一本写吃茶的散文集。书分四辑:“闲吃茶”“松子落”“无尽茶”“破溪烟”,读来很古典,给人以温馨亲切之感。

以茶为线索,贯穿全书,篇篇不离茶,字字读来都是茶,茶是本书的灵魂。当然,茶也不过是个引子,在吃茶、寻茶、谈茶的背后,是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生的感悟,对友情的珍惜,对故乡的热爱。疫情期间,那些与茶相伴的日子,化为文字,读来令人感同身受,颇觉亲切。借茶谈人生,深刻又耐人寻味: “一碗茶里读自己,半日闲情过生活。”“绝妙之茶与绝妙之人一样,都要耐得住吧。”品的是茶,又何尝不是人生滋味?

“品茶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雪天品茶,境界自高。雪天煮茶,快意事,赏心事。”窗外,正白雪飘飘,围炉煮茶,嗑瓜子,读周华诚的文字,也很配称。“好的生活,粗茶淡饭可矣。若还有一盏茶慢慢地喝,有一本书静静地读,就已经是十分奢侈的事情了。”此时此刻,我正享受着奢侈的生活……

一天天,一年年,时光匆匆,想想这飞逝而去的日子,生活不只有手机和抖音,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可做:比如吃茶,看花,看雪花……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