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堂读书日记:2022年第10周
2022-03-29 20:32:24
标签: 读书 历史 鲁迅 文化
2022年3月7日
壬寅二月初五 星期一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如此佳日,若不读书,有负春光。
翻阅郑逸梅《艺林散叶》。其中写画家黄宾虹:黄宾虹画以繁胜,齐白石画以简胜。论者谓黄画用加法,一加再加,加到不可再加为止;齐白石用减法,一减再减,减到不能再减为止。
黄宾虹谓:“山可以任意画,画出来便算做山。如果有人说不象山,那么请他到桂林、阳朔两处去找,一定可以找到。”
黄宾虹钦佩维新人物,曾与谭嗣同通函,力辟阴阳五行之说,二人意见甚为惬合。谭嗣同殉难,宾虹诗以挽之,有云:“千年蒿里颂,不愧道中人。”
黄宾虹撰一联:“华采择今新鼓铸,文辞勒石旧盘游。”书赠高吹万,祝其七十寿。
2022年3月8日星期二
壬寅二月初六
读八大山人《芋头》图。出自《传綮写生册》,为八大山人最早的传世作品。“半疄茄子半疄蔬,线剪秋风供苾丘。试问西邨王大老,盘飧拾得此茎无?”《题画芋》:“洪崖老夫煨榾柮,拨尽寒灰手加额。是谁敲破雪中门,愿举蹲鴟以奉客。”
八大山人在此诗叙述了一段永生难忘的事情和当时的窘境:大雪天,天寒地冻,煨芋头,一种平常不过的平常之物,一幅苦难人生的生活记录,也表现了乱世之中的一点人情。
2022年3月9日星期三
农历壬寅年二月初七
上午读八大山人画《瓶花》《瓶菊图轴》。“画瓶比画圆难,最难的是两边的曲线要对称,不倚不斜,还要有美感。”此语余深有体会,曾学画花瓶,总觉得别扭,就是瓶两边的曲线不对称。
八大山人的绘画,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之物,小花小草,芋头莲花,八哥鹦鹉……都成了八大的绘画对象,有些事物,比如廉价的瓦罐在八大山人之前是无人画过的,平常物入画,平常心即佛。在八大的笔下,任何一种平常之物都可能蕴含和呈现不平常的精神。
八大山人画“石”。八大一生与石有缘,他喜欢石头,喜欢刻石,并刻有“石癖”闲章。好喜欢画石,在他笔下石可以与任何事物搭配,比如鸟与石,鱼与石,猫与石,花与石,松与石……当然,也有单画一块石。他的《湖石》,满幅画面,也只有一块湖石,画中还写有“石癖”二字;《传綮写生册》之十二《玲珑石》,也是单画一块石;构图简单稳重,奇拙古朴,剔透灵动。画左下方题诗一首:“击碎须弥腰,折却楞伽尾。浑无斧凿痕,不是惊神鬼?”这块石头是佛门之石,是空心之石,更是一块生命之石……八大笔下的石,嶙峋皴硬,如同盘踞其心中的块垒;既表达了八大心中的郁结,也表现出其倔强的个性!
2022年3月10日星期四
农历壬寅年二月初八
读八大山人《柳禽图轴》。怪石枯柳,树干粗壮遒劲,弯曲盘旋而上,又袅袅然飘下两根细细的树枝,柔软的树枝在寒风中舞动,枝条上没有一片叶子,天地之间,萧索冷落,毫无生气,就在天高地迥,枯槁萧索里,两只独脚鸟,微闭眼睛,静静栖息,似乎进入梦想……这幅画,突出的表现了作者的悠闲、无挂,世上的一切似乎都离他远去,它只静静得栖息于这世界的宁静之中。
八大笔下的鸟,一般都是或悠闲静栖,或瞑然入眠,眼睛似闭非闭,冷眼瞅着这个萧索的世界。他很少画觅食追逐,飞翔于空的鸟,那是因为在八大心中,那飞翔的鸟,代表着忙碌与追逐,代表着欲望与争斗,如此,世界就永无宁日。八大不画飞鸟,就在于飞鸟易起追逐之想,失自性之真!
2022年3月11日星期五
农历壬寅二月初九
八大山人《鱼乐图轴》。有山,有鱼,并没画水,但我们看到的却是满眼是水,高山之间,深谷四周,空荡无边,天山云雾都隐现在空白之中,不着一笔,气象万千!同样,《杨柳浴禽图轴》,只画了几条柳枝用枯笔,八哥用焦笔,布白空阔,有形的笔墨讲究,无形的空白更具情调。
2022年3月12日周六,小雨,壬寅年二月初十
下午读《周作人书话》数文。其中《五老小简》,引用前人所言,“尺牍唯苏黄二公最佳,自然大雅。”随手写来,并不做作,而文情俱胜,正是恰到好处,此是坡公擅长。同时对孙仲益的却批评“前者典太多,近于虚文,后者然髭之态大可不作,一作便有油滑气,虽然比起后人来还没有那么俗。”余读此篇,忽闻一声雷响,此为今年开春第一雷,大地为之颤动,小虫始从地里爬出,颇觉有趣,遂记之。
下午接通知,因疫情原因,下周可能开始上网课,这级高三,真是命途多舛,临近高考了,却不能在校上课,实属无奈。
晚临写瘦金体几个字,看似容易,其实是很难把握到位。
2022年3月13日周日,阴,壬寅二月十一
学生上网课已成定局,从下周一开始,周围几个区县也停课了。不过,老师还要到岗,在教室给学生上网课。
下午读《周作人书话》数文。其中谈《阿Q正传》一文,颇有见的,“是一篇讽刺小说”且“在中国历代文学中最为少见,因为它是'反语’,便是所谓冷的讽刺—’冷嘲。”“阿Q这人是中国一切的“谱”的结晶,没有自己的意志而以社会的因袭的惯例为其意志的人,所以在现社会里是不存在而又到处存在的。”知兄莫如弟弟,周作人对鲁迅文章的解读,是比一般人准确而深刻的。
遂又读鲁迅《故事新编》的自序和《补天》一篇,在自序中,鲁迅说“…这可怜的阴险使我感到滑稽,当再写小说时,止不住有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了。这就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这部小说是不容易读懂的,前几年高考竟选了《理水》一篇,近年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说频频出现,再读读鲁迅小说也有必要。还翻出了十多年前淘换的一本《鲁迅肖像》读了两篇,是谈鲁迅诗歌创作的,还是有一定的见解。
灞变笢瀛熺ゥ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150
- 关注人气:0
- 荣誉徽章:
素堂读书日记:2022年第10周
2022年3月7日 壬寅二月初五 星期一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如此佳日,若不读书,有负春光。
翻阅郑逸梅《艺林散叶》。其中写画家黄宾虹:黄宾虹画以繁胜,齐白石画以简胜。论者谓黄画用加法,一加再加,加到不可再加为止;齐白石用减法,一减再减,减到不能再减为止。
黄宾虹谓:“山可以任意画,画出来便算做山。如果有人说不象山,那么请他到桂林、阳朔两处去找,一定可以找到。”
黄宾虹钦佩维新人物,曾与谭嗣同通函,力辟阴阳五行之说,二人意见甚为惬合。谭嗣同殉难,宾虹诗以挽之,有云:“千年蒿里颂,不愧道中人。”
黄宾虹撰一联:“华采择今新鼓铸,文辞勒石旧盘游。”书赠高吹万,祝其七十寿。
2022年3月8日星期二 壬寅二月初六
读八大山人《芋头》图。出自《传綮写生册》,为八大山人最早的传世作品。“半疄茄子半疄蔬,线剪秋风供苾丘。试问西邨王大老,盘飧拾得此茎无?”《题画芋》:“洪崖老夫煨榾柮,拨尽寒灰手加额。是谁敲破雪中门,愿举蹲鴟以奉客。”
八大山人在此诗叙述了一段永生难忘的事情和当时的窘境:大雪天,天寒地冻,煨芋头,一种平常不过的平常之物,一幅苦难人生的生活记录,也表现了乱世之中的一点人情。
2022年3月9日星期三 农历壬寅年二月初七
上午读八大山人画《瓶花》《瓶菊图轴》。“画瓶比画圆难,最难的是两边的曲线要对称,不倚不斜,还要有美感。”此语余深有体会,曾学画花瓶,总觉得别扭,就是瓶两边的曲线不对称。
八大山人的绘画,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之物,小花小草,芋头莲花,八哥鹦鹉……都成了八大的绘画对象,有些事物,比如廉价的瓦罐在八大山人之前是无人画过的,平常物入画,平常心即佛。在八大的笔下,任何一种平常之物都可能蕴含和呈现不平常的精神。
八大山人画“石”。八大一生与石有缘,他喜欢石头,喜欢刻石,并刻有“石癖”闲章。好喜欢画石,在他笔下石可以与任何事物搭配,比如鸟与石,鱼与石,猫与石,花与石,松与石……当然,也有单画一块石。他的《湖石》,满幅画面,也只有一块湖石,画中还写有“石癖”二字;《传綮写生册》之十二《玲珑石》,也是单画一块石;构图简单稳重,奇拙古朴,剔透灵动。画左下方题诗一首:“击碎须弥腰,折却楞伽尾。浑无斧凿痕,不是惊神鬼?”这块石头是佛门之石,是空心之石,更是一块生命之石……八大笔下的石,嶙峋皴硬,如同盘踞其心中的块垒;既表达了八大心中的郁结,也表现出其倔强的个性!
2022年3月10日星期四 农历壬寅年二月初八
读八大山人《柳禽图轴》。怪石枯柳,树干粗壮遒劲,弯曲盘旋而上,又袅袅然飘下两根细细的树枝,柔软的树枝在寒风中舞动,枝条上没有一片叶子,天地之间,萧索冷落,毫无生气,就在天高地迥,枯槁萧索里,两只独脚鸟,微闭眼睛,静静栖息,似乎进入梦想……这幅画,突出的表现了作者的悠闲、无挂,世上的一切似乎都离他远去,它只静静得栖息于这世界的宁静之中。
八大笔下的鸟,一般都是或悠闲静栖,或瞑然入眠,眼睛似闭非闭,冷眼瞅着这个萧索的世界。他很少画觅食追逐,飞翔于空的鸟,那是因为在八大心中,那飞翔的鸟,代表着忙碌与追逐,代表着欲望与争斗,如此,世界就永无宁日。八大不画飞鸟,就在于飞鸟易起追逐之想,失自性之真!
2022年3月11日星期五 农历壬寅二月初九
八大山人《鱼乐图轴》。有山,有鱼,并没画水,但我们看到的却是满眼是水,高山之间,深谷四周,空荡无边,天山云雾都隐现在空白之中,不着一笔,气象万千!同样,《杨柳浴禽图轴》,只画了几条柳枝用枯笔,八哥用焦笔,布白空阔,有形的笔墨讲究,无形的空白更具情调。
2022年3月12日周六,小雨,壬寅年二月初十
下午读《周作人书话》数文。其中《五老小简》,引用前人所言,“尺牍唯苏黄二公最佳,自然大雅。”随手写来,并不做作,而文情俱胜,正是恰到好处,此是坡公擅长。同时对孙仲益的却批评“前者典太多,近于虚文,后者然髭之态大可不作,一作便有油滑气,虽然比起后人来还没有那么俗。”余读此篇,忽闻一声雷响,此为今年开春第一雷,大地为之颤动,小虫始从地里爬出,颇觉有趣,遂记之。
下午接通知,因疫情原因,下周可能开始上网课,这级高三,真是命途多舛,临近高考了,却不能在校上课,实属无奈。
晚临写瘦金体几个字,看似容易,其实是很难把握到位。
2022年3月13日周日,阴,壬寅二月十一
学生上网课已成定局,从下周一开始,周围几个区县也停课了。不过,老师还要到岗,在教室给学生上网课。
下午读《周作人书话》数文。其中谈《阿Q正传》一文,颇有见的,“是一篇讽刺小说”且“在中国历代文学中最为少见,因为它是'反语’,便是所谓冷的讽刺—’冷嘲。”“阿Q这人是中国一切的“谱”的结晶,没有自己的意志而以社会的因袭的惯例为其意志的人,所以在现社会里是不存在而又到处存在的。”知兄莫如弟弟,周作人对鲁迅文章的解读,是比一般人准确而深刻的。
遂又读鲁迅《故事新编》的自序和《补天》一篇,在自序中,鲁迅说“…这可怜的阴险使我感到滑稽,当再写小说时,止不住有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了。这就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这部小说是不容易读懂的,前几年高考竟选了《理水》一篇,近年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说频频出现,再读读鲁迅小说也有必要。还翻出了十多年前淘换的一本《鲁迅肖像》读了两篇,是谈鲁迅诗歌创作的,还是有一定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