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大师罗杰斯的成功投资:透彻了解、自上而下、勿欲速、勿见小利
(2011-07-03 13:47:28)
标签:
股票 |
分类: 多定量、财务分析、数据估值 |
从英国学成回国之后,他继续从事他的证券投资生涯,随后,他又应征入伍。参军归来以后,他在华尔街认识了索罗斯,两人开始合作成立基金公司,迅速成为了投资界的双子星座。他们的基金从1969年到1980年赢利3365%,而同期的标准浦尔指数只上涨了42%。
进入80年代,两人分道扬镳,罗杰斯和索罗斯分别单干,依然战果辉煌。
当投资者面对明显的事实却感到犹豫不决时,他安慰投资者说这很正常,但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有时接受明显的事实却需要内心最困难的改变。”
他的新书《中国牛市》在2007年末2008年初面市,这好像和狂泻的中国股市很不合时宜。但如果你能在凄惨的心境下翻翻这本书的话,你会明白:不管眼前是如何的愁云惨淡,也难以改变罗杰斯所说的商品牛市大趋势。你会看到一个理智而超然、有远见、有信心、有耐心的导师,他可以引领你的心灵穿越漫漫熊市。
投资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相信自己。这实际上是投资最基本的游戏规则。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游戏者心态,我们也就很难做出正确的投资。如果我们做到了相信自己,我们依然可以相信罗杰斯。
信不信由你。
投资在路上!
必须投入全部精力
瑞士的经济学家和市场大师马克---法伯认为罗杰斯思想很独特、直言不讳, 而且他非常愿意表明自己的看法。对于投资,罗杰斯一直的观点就是,“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要知道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低买高卖。在股市中真正能挣到钱的那些赢家, 最大特征是什么?怀疑、好奇和坚持。”
罗杰斯认为投资这行当必须投入全部精力, 必须急着去了解一切能够了解的东西,而投资致富的关键是把握供求关系。他历来重视自上而下式的研究,十分注重从需求与供给的动态缺口中发现机会,并且屡试不爽。并且, 他本人把这种关系上升到了全世界的各个投资领域, 包括基础商品、服务、货币量甚至是信息, 只要有供大于求或者是供小于求, 就一定有投资致富的机会存在, 关键是如何发现。
而投资领域总是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 敏锐地发现它们是需要想象力的。1974年,新的阿以战争爆发,美国的军事装备在战场上吃了亏,于是,罗杰斯的眼光便落到了国防军事股洛克希德的身上,他当时在2美元的价位买入,等到下一次的战争时美式武器大出风头,由于美国几年内在国防军事上的投入,使得该公司的股价已经涨到120美元。
罗杰斯还给记者举过一个例子。早在1971年,罗杰斯敏锐地发现了美国黄金市场的供求失衡,于是他大胆地从加拿大带金条回美国,两年后,美国政府迫于无奈,允许个人持有和自由买卖黄金,此举使他获益颇丰。
“蹩脚的短线投资者”
罗杰斯喜欢在投资时进行慎重选择, 然后长期持有。他总是笑着对媒体说,自己是“蹩脚的短线投资者”,因此他一贯的投资理念是长线投资,对商品的投资尤为如此。如果对自己的行为茫然无知, 绝不要草率投资。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肯定会亏钱。这也正是他进行环球旅行投资、了解世界的初衷。
投资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发展独立思考能力。也许是投资经历让罗杰斯有着更多的感悟, 他一直认为学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投资做生意。
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讲学时, 他教的不是那种经济学院里通常学的金融课, 他教授学生他所知道的东西, 教学生按他投资的方法去投资,按他的思路去看市场和机会。
沃伦-巴菲特曾参加过他的一个班, “那是绝对令人激动的,他将真实的投资世界带入教室。” 巴菲特认为, 罗杰斯对市场大趋势的把握无人能及。
罗杰斯也是一个利用趋势投资股票的大师, 当他看好某一个行业时, 他会坚定地买下这个行业中的股票。罗杰斯的这种投资策略在行动上表现的特别果断, 他不随大流, 不相信小道消息, 当年他在130美元卖空热门股雅芳公司, 直到25美元才平仓。
在他眼中的趋势并不是商业条件的周期性波动, 而是那些不同寻常的变化, 这些变化被他总结成四个类型:
1.灾难, 这时是做反弹的最好时机;
2.朝着更坏的方向变化, 这时是全线做空的时机;
3.出现了新的趋势, 这时是开始建仓的时机;
4.政府开始行动的时候, 这时股票上涨, 可以获利了。
“勿欲速,勿见小利”
罗杰斯曾经告诉记者,他酷爱中国,在中国旅游时,他和中国人打台球、访问老年婚姻介绍所、到中医诊所尝试针灸、观摩中国的气功和武术, 中国古老文化的一切让他感到新奇。而且在他《中国牛市》这本书的扉页,引用了孔子《论语》中的“勿欲速,勿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句可以用来做为投资哲学指引的话语。
能源、交通、旅游、农业、健康、教育和住房是罗杰斯在中国重点分析的行业。
他看到中国发展进程中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水资源匮乏问题,而看好环保类与水处理类公司;
他看到中国发展进程中对能源需求的饥渴,而看好油、气、煤的生产企业及其相关设备制造公司;
他看到中国发展进程中对基础设施的依赖而看好公路、船舶、汽车类企业;
他看到中国的国民日益饱满的荷包而看好旅游业与航空业;
他看到中国的庞大人口基数而看好农业、食品类企业;
他看到中国老龄化趋势与医疗卫生巨大的发展潜力而看好医药、保险;
他看到中国国民自古以来就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而看好教育企业。
“今天写一本有关中国的书籍禁不住让人感觉是现代版的西弗利斯。”这是罗杰斯在写完《中国牛市》的感言。因为中国变化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一旦写完,信息就可能马上过时了而需要重新来过。
罗杰斯总是先知先觉,
大胆买入了他所有可以买到的股票,
在这些市场真正热火朝天的时候,又飘然而去。
1985年在新加坡,1986年在挪威,在这些股票市场开始出现暴跌时,人们又发现罗杰斯早就在这些市场上做空了。他自称是一个孤独者,当他的身影甚至出现在巴西的黑市时,人们永远不知道他的下一个目标在那里。
罗杰斯的国家投资理念的衡量的标准是:
其一,这个国家现在一定比过去运转得好;
其二,它的成绩也要比人们预想的高;
其三,货币必须是可兑换的;
其四,必须具备流动性,保证资金的安全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