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课时练习设计 沈冬青
(2015-01-29 20:32:25)
标签:
育儿 |
分类: 试卷 |
《用字母表示数》课时练习设计
沈冬青
【练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用字母或字母式表示数的方法,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字母式的值;
2、结合现实情景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取值范围,发展数感,培养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的简便写法,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美,建立符号化思想,激发对代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纸。
课堂导学单:
(1)当
沈老师10岁时,戴老师22岁,当沈老师(
(2)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用字母表示数?
(3)自学书52-53页,摘录你的收获,记录困惑。
【设计意图】借助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借助预习,让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从而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做到以学为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中随堂】
一、巩固。
1、判断。
m×n=mn
a+2=2a
课件出示,学生手势表示,并说一说错在哪儿?2c与c2所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小结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省略的规则。
补充练习:省略乘号,改写下列式子。
a×a×a
【设计意图】通过对错判断练习,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数时乘号省略的规则,特别2c与c2学生在练习中经常混淆,借助此题展开讨论,理解两者的不同意义,突破难点。
2、填一填。
(1)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m小时可行(
m可以是哪些数?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12m除了表示这种情况外,在生活中还能表示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景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取值范围,“12m在生活中还能表示什么情况”的问题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12m对应更多的生活原型,建立12m的模型思想,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与抽象性,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公交车上原有a人,到站后下车了b人,现在车上有(
这里a和b虽然不知道是几,但从这个题目的意思里,我们可以获得关于a和b的哪些信息?
A、
B、
C、
小结:可见只要我们善于分析,在不确定中我们也能找到一些相对确定的信息。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景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取值范围,发展数感,培养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s表示路程。
(4)文具店昨天卖出足球48个,今天比昨天多卖m个,今天卖出足球(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用字母或字母式表示数的方法,能灵活地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字母式的值,体会两个变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初步建立函数思想。
二、提高。
1、选择。
(1)当a=5,b=3是a2-b2的值是(
A.4
【设计意图】在较为灵活的练习中,进一步巩固a2和b2表示的意义。
(2)妈妈今年α岁,儿子小明今年b岁, 5年后,妈妈比小明大( )岁。
A.5
【设计意图】在较为灵活的练习中,进一步掌握用字母或字母式表示数的方法。
(3)公交车上原有m人,到站下去7人,有上来了10人,这时车上有(
A.m+10
【设计意图】在较为灵活的练习中,体会字母式表示数的化简思想。
(4)如果a+b+c=a×b×c,那么算式中的a、b、c分别代表(
A.1、2、3
【设计意图】在较为灵活的练习中,对根据字母的取值进行逆向推理,培养学生的数感。
2、明明带了X元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钢笔每支a元,要买3支钢笔。
(1)请根据上述信息写几个字母式,并说说它的意思,比比谁写得更多。
学生可能会写出的字母式有:
3a: 表示3支钢笔一共多少钱?
X-3a: 表示买3支钢笔后还剩下多少钱?
X÷a: 表示带的钱最多能买几支钢笔?
(2)明明带的X元,买3支钢笔一定够吗?如果不够,3a–X就表示?
(3)当X=20,a=6时,带的钱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式的情境挑战性的任务,以及环环相扣的层次性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自主创新与全班交流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拓展。
1、沈老师十一假期去平阳玩三天,一共要花(
A、x
B、40+x
C、40+x+y
D、40+3x+2x
E、40+3x+2y
F、40+3×伙食+2×住宿
(1)同桌讨论:哪种填法最合适?为什么?
(2)请你估一估沈老师大约要带多少钱去平阳?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用字母式表示数的方法及规则,体会数量关系的重要性,通过文字与字母的对比,感受字母表示数的简洁美,建立符号意识。“估一估老师大约要带多少钱?”联系生活实际考虑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发展学生的数学,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价值。
2、比较大小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结合课件数轴演绎,什么情况下:
a2〉a×2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练习,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辩论中,加深对a2与a×2意义的理解,体会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课后延伸】
了解与字母表示数有关的知识背景,如代数的由来、“代数之父” —韦达等知识。
【设计意图】以“数学史”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家不断解决新问题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