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4/large/5156a002gw1eou6h6bs5vj208g064wek.jpg没有费纳决" TITLE="独家评论:网坛新常态 没有费纳决" /> 彭延媛
(在德约科维奇送蛋击败穆雷、成为公开赛年代夺取澳网冠军次数最多的球员之时,这场耗时224分钟的四盘大战(还有一盘6:0)仍然让人忍不住生出一些感慨——感啥?想念输赢都干净利落脆的费德勒啊!以下是费纳双双出局后的一篇旧文,聊作怀念)
2015年澳网大满贯已经接近尾声——墨尔本公园里似乎少了什么人……哦!少了费德勒和纳达尔。
问大家一个简单之极的问题:费德勒被十连败俱乐部会员塞皮击败,无缘澳网第二周,纳达尔被十七连败俱乐部“尊享会员”伯蒂奇送蛋击败,无缘澳网半决赛;组织者和无数球迷热烈渴望的“费纳决”没有在本年度澳网出现……这,是一个大冷门吗?
没错,费德勒是2号种子,但在过去两年的大满贯赛事中,他已经多次刷新了自己“至少杀进第几轮”的纪录新低。33岁的老将,状态之不稳定,从正手到发球,都是“过山车”,在五盘三胜的大满贯中早就失去了绝对的竞争力。
纳达尔也的确是3号种子,可这位“金满贯”、“法网九冠王”的问题更加严重!他已经连续两个赛季,法网夺冠后陷入长达半年的低潮兼养伤期,连续3年温网不进8强甚至1、2轮游!再往前推,他更休养了整整7个月才宣告复出。在那段日子里,估计许多网球评论员连“纳达尔终于提前退役”的文章都写好了吧!
让我说一句“冷酷到底”的话:现如今,费德勒和纳达尔在大满贯赛事中较早出局,已经不能算是“冷门”,而是我们都需要习惯的“网坛新常态”!
然而,我们怎样才能习惯啊!每当费纳双双出局的故事发生在大满贯赛事中时,总会引起舆论和球迷的哀鸿遍野!看着两位天王熟悉而落寞的背影,人人都在感叹“这一天终于来了”,却完全忽略“这一天”早就来了!而且,很可能将无法逆转!
每当这种时候,德约科维奇和穆雷或许就会在心底深处羡慕嫉妒恨的看着这两个人,因为他们即使失败,即使离开,却总会让人念念不忘,仿佛他们的失败,比其他人的成功更有意义!
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必须承认,“费纳决”的意义早就不是胜负层面上的——费德勒上次击败纳达尔是2012年,上次在大满贯赛事中击败纳达尔更是2007年!胜负,有什么悬念?但是,体育世界里有很多东西是超越胜负的——对职业网球来说,“费纳决”的意义是审美层面上的!
这两位职业辈份超出一代、风格技术天差地远,为人个性形神合离的当代球王,在过去7、8年时间里联手为我们贡献了太多经典对决——残酷性、戏剧性、超越性,三性统一;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五味俱全,七情上面……几乎盘盘有意外,场场有故事!即便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他们仍然留下了“14何时追上17”的巨大悬念,让世人反复品咂都不嫌腻味!你说,“费纳决”无法上演,会让职业网坛损失多少的点击率?
再说一句“冷酷到底”的话:娱乐性第一的职业体育需要的不是“超人”,而是“有弱点的英雄”,最好是矛盾冲突中的“英雄VS英雄”!
车王舒马赫漫长的职业生涯,从哈基宁、达蒙•希尔一直斗到年轻一辈的莱科宁、阿隆索,每一对“敌人”都堪称伟大!一级方程式因此精彩有趣,充满人性的冲突!当无人配做舒马赫的“敌人”时,F1又变成什么样呢?就是一堆冰冷的机器和枯燥的高科技……同样的道理,适用于网坛。
职业网球渴望“费纳决”,但运动规律要结束“费纳决”。怎么办?打造另一个“费纳决”吧!痛苦的是,尽管娱乐界和体育界都可以“造星”,但对后者来说,一个“费德勒”或“纳达尔”根本不是单靠营销、包装、推广……就能出现的!更何况,我们现在说的是两个?!
后一篇:击败他?要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