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弃,也需要勇气

(2008-08-19 00:07:04)
标签:

刘翔

体育

奥运会

运动员

伊万诺维奇

北京

 
几天前,我们曾经讨论过中国射击队的“四朝元老”谭宗亮,感叹过这位37岁的老将4次参加奥运会,却只获得一枚银牌的艰辛。我记得,当时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是一种真正的运动员精神,因为他坚持下来,没有放弃。”我钦佩这样的运动员,钦佩永不言弃的精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选择“放弃”的人就失去了勇气。
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几乎都有大赛之前由于伤病不得不放弃的经历。2005年田径世锦赛开赛前,因伤退赛的名将差不多可以组成一支足球队。现在已是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摩洛哥“中长跑王子”奎罗伊扁桃体发炎,退出;瑞典的三级跳名将奥尔森脚部受伤,做了手术来不及痊愈,退出;当时的男子百米世界纪录保持者、牙买加名将鲍威尔放弃了百米比赛,只因为腹股沟拉伤,退出;雅典奥运会男子链球金牌获得者日本名将室伏广治肋骨出了问题,没有出现在赫尔辛基,也是退出。
就在北京奥运会之前,不少著名选手也是因为受伤而不得不放弃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为国争光的机会。还是上面提到的三级跳奥运冠军奥尔森,在奥运会前不到一个月,发现大腿肌肉伤势始终无法痊愈,无比遗憾的宣布“再见,北京”。曾严重受伤的美国体操名将保罗·哈姆在奥运会前拼尽全力恢复,参加资格赛,为的就是在北京一圆金牌之梦;美国人也极度期待雅典奥运会全能冠军能率领美国队夺取团体金牌。然而当一切就绪时,右手骨折和左肩旋转肌的伤势恶化,在奥运会开幕前9天迫使保罗·哈姆决定退赛。更痛苦的经历来自塞尔维亚的第一位女子网球大满贯冠军安娜·伊万诺维奇。她带着受伤的手指来到北京,一直想要坚持比赛。直到赛前练习时,她才发现那种疼痛是人力难以战胜的,伤心的宣布退出。
这些运动员都不是因为“怯懦”而放弃的,他们的勇气曾被多次证明——奥尔森在雅典奥运会夺冠前,多次战胜了难缠的伤病;保罗·哈姆因伤离开赛场整整两年半,复出之路充满艰辛,但他仍勇敢的坚持下来;年纪轻轻的伊万诺维奇来自一个动荡的国家,在炮火中走进球场几乎成为生活的常态……他们都很勇敢,但他们都选择了放弃——只因放弃,也需要勇气。
保罗·哈姆在宣布退出奥运会时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困难的决定,但我尊重奥运会和美国体操队的队友,对他们来说,我的退出是最好的做法。”哈姆当然知道美国人压在他身上的期待有多大,他是奥运会“第一强国”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男子体操全能冠军,临阵退赛会有无数的人为此失望;但他更知道,如果不能以健康的身体去参加比赛,到时候,失望的人会更多。所以,他勇敢的承担了“退赛”的责任。
独立后的塞尔维亚多么需要一块奥运奖牌来证明自己,伊万诺维奇当然非常清楚,她的同胞兼同行扬科维奇和德约科维奇都为奥运会拼尽全力。这种时刻还未参赛就离开北京,作为日进斗金的职业球员,伊万诺维奇可能还要面对更多“不爱国”的指责。但这个20岁的世界第一明白,未来,她还有更多机会为塞尔维亚获得更多的大满贯冠军甚至奥运金牌——为了长远的荣誉忍受暂时的责难,她知道那是值得的。
选择放弃,对运动员来说需要勇气。对我们这些旁观者来说,一样需要勇气——需要理解和宽容的勇气。参加奥运会是为国争光,但运动员不是士兵,在他们对我们的义务里不包括用生命和健康去冒险;作为普通人,我们也没有权利要求一个运动员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去冒险,只为了实现我们的期待,哪怕那也是他自己的期待。运动员也是人,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能健康的活着。而每个人也都有选择“坚持”或者“放弃”的权利——尊重这种权利,其实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