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身边的化学物质》考点分析和备考策略

(2011-03-31 16:48:47)
标签:

中考

化学

备考

分类: 教育教学

《身边的化学物质》考点分析和备考策略

明光市涧溪中学     易传进

    安徽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八年,化学学科的新中考从2005年至今已有六年,无论在试卷结构、试卷难度、考查内容、试题题型,还是在试卷长度、试卷题量、考查方式等方面都已经非常定型和成熟,2010年的中考也是如此,符合课程标准,遵循考试说明,体现时代特色。从试卷的总体分析,既有利于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也有利于高级中学生源的选拔,同时有利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下面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对2010年的中考化学试卷进行具体分析,把握命题方向, 提高教学质量。

一、2010年安徽省中考试卷《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点分布情况

(一)、地球周围的空气

1、空气

考点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重要作用    题号15(5)(5)    分值6

考点二、氧气的性质、制备及检验        题号12(1)(2)(4) 分值5

2、碳单质的性质及碳循环

考点一、碳和碳的氧化物                题号7、13、14  分值16

考点二、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备及检验    题号12(3)(4)分值5

(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1、自然界的水

考点序号     考点内容                 题号            分值

考点一       水的组成及性质                           2

2、溶液

考点序号     考点内容                 题号            分值

考点一、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10              2

(三)、金属与金属矿物

考点序号     考点内容                 题号            分值

考点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1(1—3)       4

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防护                15(1—4)       4

考点二、常见矿物的冶炼及

金属回收的重要性                      13(2)          2

(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常见的酸和碱

考点序号      考点内容                题号            分值

考点一、常见酸和酸的性质               12(2)         2

考点二、常见碱和碱的性质                            2

2、溶液的酸碱性和中和反应

考点序号      考点内容             题号            分值

考点          PH中和反应            16              6

3、常见的盐和化肥

考点序号      考点内容             题号            分值

考点一        常见的盐及其性质     11(4)         2

考点二        化学肥料             10              2

4、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4            4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在中考及课程标准中的地位与作用

    《身边的化学物质》内容贯穿于全册,既是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也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这些内容既为学生学习化学核心概念、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提供了感性基础,也为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丰富的素材。关于物质组成、性质、用途的内容,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课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的内容广泛,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了生动的、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设计了有趣的探究活动,因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是十分有益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边的化学物质》是学习初中化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能仅从元素知识的角度来看待这部分内容,也不能把学习重心放在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的记忆上,而要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方法,获得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亲身体验,享受到探究物质的乐趣,此外,这些素材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并初步形成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等物质分类的概念,有助于学生建构燃烧、氧化、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最基本的化学反应知识,体会到研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对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下面来谈谈《身边的化学物质》在中考中的重要考点和复习策略

身边的化学物质(一)  地球周围的空气 金属与金属矿物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2.复习掌握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实验室制法等.

  3.复习掌握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等.

  知识要点:

  1.空气主要成分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氧气、二氧化碳性质、用途,氧气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

  4.了解自然界氧循环和碳循环.

  5.金属物理特征,区分金属、非金属,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6.金属与氧气反应;防止锈蚀的简单方法.

  7.知道常见金属矿物,了解铁矿还原出铁的方法.

  8.了解金属特性、应用,认识合金特性、应用.

  9.知道废弃金属污染环境,认识回收金属重要性.

身边的化学物质(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水的组成和净化.

  2.复习掌握溶液、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等.

  知识要点:

  1.水的组成,区分纯水、矿泉水、硬水、软水.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常用方法.

  3.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酒精、汽油可以做溶剂.

  4.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5.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6.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7.了解结晶现象.

  8.说出常见乳化现象.

  9.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身边的化学物质(三)——酸和碱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常见的酸、碱、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溶液的酸碱性和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等.

  知识要点:

  1.知道常见酸碱主要性质、用途及腐蚀性.

  2.初步学会稀释常见酸碱溶液.

  3.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

  4.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5.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6.知道一些常用化肥名称和作用.

三、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试卷分析中发现学生主要存在问题:

1、“双基”不扎实,没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认知水平仍停留在表象、感性,局部

2、知识迁移能力差,思维不流畅,不能奖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能奖知识内化为能力。

3、缺乏信息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主观得分率低。

4、缺乏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5、缺乏考试技巧,各部分试题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降低了解题质量。

(二)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

1、可将教材适当进行整合,尤其是奖重要的概念出现的顺序进行调整,减少学生认知障碍;

2、建立“问题作业”制度,及时解决学生问题,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3、注重挖掘与教材相关的素材,在日常生活上就要重视从应用层面培养和考查学生的能力;

4、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培养学生操作、观察、猜想、设计、评价、归纳能相关能力;

5、例题讲解时,要侧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6、只有注重持久兴趣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得到“后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日常课上尽可能设置较多的学生活动。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科学探究等环节的设置,给学生交待学习任务,使他们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完成并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合学生保持兴趣的自信心。

四、应对方法建议

整体策略:两轮复习,三次模拟,一次心理调整。

(一)复习的整体思路

复习轮次切忌过多,避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每轮复习必须上层次、上水平。要充分发挥复习的功能,一轮复习一般采用单元复习法,要将单元内的重点知识穿成线,形成单元内的知识体系。二轮复习则应采用专题复习法,要在内容上要打破教材章节的界限,按照知识的认知顺序和认知规律重新建构成主线鲜明的知识系统。

(二)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训练

现今中考已不再是靠记忆、大量题海、低层次的重复式练习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而是以知识为载体的对多种能力的考查为目标的综合测试。因此,无论平时的上课还是复习,都必须注重学法的养成,着重训练学生的能力,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归纳综合能力等。

(三)继续关注《课程标准》的变化

1、内容的变化

强调的内容

(1)化学实验(探究试验、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的评价、简单实验的设计)

(2)化学的学习方法

(3)化学与生活(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水的净化、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社会的影响、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

2、理念的变化

(1)学校是学生发展的场所。

(2)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平台。一切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3)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者。

(4)教师既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和学生平等的对话与沟通。

(5)新课程是由教材,学生,教师和环境因素共同构成的和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的有计划,有目标的文化活动。

(6)课堂教学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空间,是师生对话、互动的发展平台。

(7)新课程改革中教与学的主要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联系实际,注重试题背景的设置,采取高起点,低落点的方式,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如低碳、热冰、乙二醇等,充分体现了“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应用特点,这些都可能成为命题素材。

(四)注重对考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研究学生中考心理性失误的原因,寻找解决学生心理性失误的方法。应该在平时的练习中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重视模拟考试,并通过刻意营造的考场严肃的氛围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整好应该状态。

最后祝愿大家由“教书型教师”迅速成长为“学者型教师”!2011年中考再创佳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