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案例共享 |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纹图样,让学生认识指纹的独特性。适当地应用多媒体网络解决一些问题,使学生的感性思维上升为理性思维。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对自己指纹的观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研究和实验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学习中让学生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每个人的指纹具有独特性。
教学难点:提出合适的问题,制定研究的方案。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老师今天想送给同学们一幅画,每个小组一张。得到的同学先来看一看,画上都画了什么?
生:5只蚂蚁;2只蝴蝶;2朵小花……
师:谁能看出来,这些画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呢?
生:是用手指沾上颜料印上去的。
师:我们手指尖的皮肤上有很多的细纹,你知道叫什么吗?
生:叫指纹。
师:现在请同学们伸出手来仔细看看,能不能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生:像旋风一样,一圈一圈的。
师:同学们以前研究过自己的指纹吗?(没有。)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好吗?(板书:奇妙的指纹。)
(多媒体课件:奇妙的指纹片头。)
二、合作探究
师:在观察指纹之前,我们应该先想个办法把指纹拓印下来。用什么方法才能把指纹拓印在这张白纸上呢?
生:用印泥。
生:用橡皮泥。
生:用透明胶、水彩。
师:同学们想到这么多方法,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活动,注意听清活动的要求:
1.分别试一试每一种拓印指纹的方法。
2.找1种你认为最清楚的方法把右手5个手指的指纹拓印在1张白纸上。
师:活动开始。(5分钟。)
师:谁愿意把你拓印的指纹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我是用红色印泥来拓印的。(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并贴图。)
……
师:同学们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指纹拓印得最清楚呢?
(生比较评价。)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有办法,都能把自己的指纹拓印下来。我想大家在拓印指纹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问题产生。那么对于自己和别人的指纹你都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指纹的图案都有哪些?
生:自己和别人的指纹是不是一样?自己10个手指的指纹是不是一样?
生:指纹有什么作用?
生:人的指纹会不会变化?
……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想知道的问题,在这么多问题中,我们今天在课堂上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生讨论发现有些问题必须在课后才能解决。)
师:现在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来选择1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制定出你们的研究计划,把你们的想法写在第1张表格里。
(生讨论2分钟。)
师:哪个组说一说,你们打算怎样去做呢?其他小组的同学注意倾听,看谁能给他们的设计提出更好的建议?
(组长汇报。其他同学互相补充完善计划。)
师:看来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现在每个小组的同学按照你们制定的计划来研究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第2张表格里。
(生讨论5分钟。)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借助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师:大家认为他们说得怎么样?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呢?
(生互相评价、补充。)
师:刚才同学们都观察了自己的指纹,现在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
(多媒体课件:弓形、箕形、斗形三种指纹的图片。)
师:这是老师右手的3个指纹,看看和你们谁的指纹比较相像呢?
师:人们在观察指纹的时候曾经发现这3种指纹的形状是比较多见的。能不能看出这个指纹的形状像什么?
生:像山坡。
生:像旋风。
……
师:因为它的图案像弓。所以把它叫做弓形指纹。(斗形纹、箕形纹。)
(多媒体课件:1.弓形纹和弓的对照图。2.斗形纹和斗笠的对照图。3.箕形纹和簸箕的对照图。)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自己的指纹,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注意听清游戏的规则。
游戏规则
1. 把右手食指的指纹拓印下来交给小组长。
2. 组长从中任意抽出1张扣在桌面上。
3. 其他同学在剩余的5张指纹中找一找,看谁的指纹被抽走了。
4. 最先找到的小组为胜利者。
(生活动。)
师:刚才我们做的游戏,说明我们的指纹有什么特点呢?
生:说明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
师:既然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那么生活中都有哪些事情用到过指纹呢?
(生讨论。)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片子,看看指纹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处。
(多媒体课件:指纹应用的片子。)
三、课后拓展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的自己的指纹,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查阅一些资料,继续了解关于指纹的知识。
(多媒体课件:课后活动:1.拓印父母、亲友的指纹,建立一个“家庭指纹档案”。2.上“中国指纹网”了解更多关于指纹的知识。)
反思:
一、深入体会到科学课的培养目标
从前上课,总是想力求完美,把自己设计的全部内容和精彩环节都展示出来,结果这一想法却成了我的绊脚石。通过这次百花奖中的听课、上课、评课等活动,我深入体会到了科学课的培养宗旨应该以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作为目标,而我过去上课更多的还是注重课的表演色彩。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指纹的应用)我因时间紧而没有展示出来,因为我觉得40分钟是符合孩子的生理要求,我们不应该占用孩子的休息时间。
二、“问题意识”在本课中的体现 多个问题,最后老师将它们归纳为“是什么与为什么”的问题,并分类在黑板上“我的指纹是什么形状的?”“我的指纹是不是与别人一样?”等问题的提出,都是适合研究的问题。学生提问之多,质量之好,超出了我的想象。仔细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有“指纹有什么用”“为什么会有指纹”等问题是一些不适合课堂上研究的问题,我用课后查资料的方法研究这些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提高科学素养的切入点。它与人的智力水平,文化程度没有直接的关联,却与人的教育影响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学中经常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可以设置一些“问题”环节,让学生敢问、爱问、会问。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的话,就会表现出一种厌倦的情绪,那么就不会有质疑问难的欲望。
本课的不足:
1.学生在拓印指纹时,因印泥沾的过多而不够清晰,我没有及时加以引导。
2.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处理的有些牵强。
3.教态和语言还不够亲切和儿童化。
前一篇:《花与生活》教学纪实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