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新年伊始,新《水浒》火速占据荧屏,但也惹来口水不断。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武松与潘金莲扑朔迷离的“叔嫂情愫”,名著迷们纷纷诟病:“名著改编要有度,武松怎能对潘金莲有情?”(大洋网-广州日报1月4日)
笔者在网上同步观看了最新的四集,还没有看到武松和潘金莲的“叔嫂情愫”。现在看到广州日报的报道,说新版水浒拍摄的武松和潘金莲有扑朔迷离的叔嫂情愫,笔者觉得这是一个“特点”,目前还不能说亮点,如果把潘金莲和武松的叔嫂情愫拍的好,则是亮点,如何拍的不好,或者说成了下三流,那么就是污点。
笔者这里测度一下成为亮点的武松潘金莲叔嫂情愫如何表现。
http://s6/middle/51522f0cx98fd51552f95&690
第一,从现代心理学分析,武松对潘金莲有爱慕(产生爱情是经过相互交往,起初应该是爱慕)之心是符合人之本性的。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国最早的总集《诗经》也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说话。因此,作为一个男人,遇见像潘金莲这样的美女(在不了解潘金莲本性的情况下,任何人看见产生爱意也是正常的)产生爱意,是符合人性的。试想一个男人遇见美女没有点感觉,说的轻一点,就是这个男人没有生活情调,缺少美学情结;说的重一点,可能心里不健康或者生理不健康。因此,新版水浒试图表现武松对潘金莲有爱慕之情,笔者以为这是一个表现人性、建立更加真实情感的具体体现,也是把武松从神的殿堂搬到人间的具体体现。因为我们知道,原著《水浒》本身,对于武松人物的刻画,是站在武松道德高尚的一面进行,对于武松内心世界、武松人性的一面,并没有表现。现在,我们对于电视剧的拍摄,在把握作品主线(也就是通过武松表现高尚道德基本面)的情况下,更多的从人物内心世界出发,表现人物情于肉、道德与人性的矛盾与斗争,更能丰富人物感情,更能体现作品主题。从这点来看,新版水浒表现点武松与潘金莲的叔嫂情,表现点武松从人性来说也爱美人,但是由于道德的束缚,内心产生痛苦挣扎,最好道德战胜情感,对于我们真正理论水浒,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第二,从中国古代家庭关系来分析,作为已经以家为单位链接起来的感情关系,武松与潘金莲不可能是无情的,武松作为武大郎的弟弟,对于嫂嫂,如同母亲一般,中国有句俗话就是长嫂如母;在中国古代,小兄弟将嫂嫂看成母亲事例很多。而在心理学上,又有重要的“恋母”情结说。从这点来看,新版水浒表现武松像对待目前一样对待嫂嫂,由此产生恋母情结中的“恋嫂”,也是符合道德诉求的。
当然,笔者觉得武松与潘金莲的叔嫂情愫,绝不是我们一般人所想象的下三流,也不能是“三角恋”,而是一种朴素的亲情加人性表现的爱慕之情,恋母之爱。新版水浒也应该沿着这条主线进行演绎,让武松这个形象更加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否则,遭骂是应该的。对于这点,笔者对新版水浒充满期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