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700少儿赶考“神童班”是对教育模式挑战
(2010-05-28 11:00:42)
标签:
神童少儿教育现象教育方式北京教育 |
北京1700少儿赶考“神童班”是对教育模式挑战
文/李宁
最近,一个题为《北京1700小学生赶考“神童班”》论坛帖子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论坛帖子说的是北京被誉为“神童班”的北京八中少儿班招生考试启动,1700余名10岁左右的小学生前来赶考,报名人数比去年多出了500人,创下了历年之最。今年八中少儿班计划招生30人,录取率接近1:60。尽管竞争残酷,但在家长看来,一旦被少儿班录取,就能免去小升初、中考的折磨,4年后直接参加高考,这种培养神童的教育模式吸引力不小。
笔者认为目前出现这种1700多名少儿竞争30个“神童班”名额,完全不是应试教育若得祸,应该来说,这是对目前教育模式的一种挑战。
前些天,广东因出现创办女子中学的事情引起大家的争议,笔者认为目前之所以出现这种五花八门的教育现象,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前教育模式太死了,一方面僵化了孩子们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以政府主导的教育改革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目前以班为单位、教育方式固定、创新意识落实的情况下,使得受教育者对当前的单一教育模式产生了反感和逆反心态,因此出现一个新的教育现象一来引起争论,二来大家积极尝试。
笔者以为教育界出现的这种现象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是可喜的,说明在政府主导下的教育改革没有更加新颖的改革思路和方式的时候,民间的力量已经宠宠欲动,开始进行尝试。这不是好现象是什么?
我们知道,中国有着5000年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而产生这一文明背后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教育。中国教育方式和文化的深厚内涵,一时半刻也说不清楚,可谓博大精深,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因材施教我们姑且不说,单说唐代大教育家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笔者觉得就是很全面,以道为根本,讲授道德,以授予技能进行就业为目标,对于出现的疑问进行答疑解难,这本身就需要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单一的把孩子放到一个笼子里倾听固定模式的针对大众的教课。
当然,作为“五四”新文化的产生,现在的教育模式应该还是主流的教育模式,因为能满足大众教育的需求,功过是非非常明显。笔者要说的是,在我们坚持这种国家主导教育模式的同时,我们不能扼杀创新教育的方式。比如对1700少儿赶考“神童班”的现象,就是目前主导教育模式之外的创新教育方式,没有必要引起大家的一片声讨。因为从目前来看,北京出现的这个神童班效果还不错,就像其中一位受过“神童班”教育的人士所说的:“作为超常教育的亲历者,我对少儿班培养方式非常认同,也希望女儿有机会试一试。”这位名叫顾全的“亲历者”说,当时入读少儿班后,他用4年时间完成了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习内容,并顺利考入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他的同班同学也大多考入重点高校,之后又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出国深造。首届少儿班毕业生中,产生了多个双料博士,而顾全也和几位少儿班同学一起创立了一家公司,从事计算机、少儿游戏开发等项目。
这说明北京的这家少儿神童班的教育效果是理想的,成效是显著的。
因此,对于有些孩子,特别是有特长和智力超群的孩子,我们的社会要提高他们超常规发展的途径和渠道。北京少儿“神童班”只是一个现象,或者说是凤毛麟角的尝试。我们需要的是千万个像北京少儿“神童班”这样的试点尝试。不过,可能对于“神童班”这样的字眼,大家看了不舒服,但是作为一个民办的商家性质的,通过显眼字眼来招人也是情有可原的。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好有坏,对于目前的小升初中的很多猫腻,不正常现象应该遏制,但是对于这种走阳光大道,开展创新方式改革的现象,还是值得鼓励,不应该一棒子打死在应试教育的大棒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