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残奥会,体现以人为本

(2008-09-01 07:23:47)
标签:

奥运

残奥会

关爱残疾人

北京

杂谈

关注残奥会,体现以人为本

李 宁

在过几天,残奥会就要开幕了。作为仅次于奥运会的一届体育盛世,残奥会同样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但是,毕竟残奥会是残奥会,也就是说那些参与比赛的运动员,虽说顽强拼搏的意志感动着我们,但是,他们背后各自的不幸遭遇又在深深刺痛着每一个观看比赛的人们,我们会在看完他们精彩的比赛后,总会来一声叹息,为社会和生活对这些人的不公抱怨,会做一个假设,假如这个运动员不残疾,那是怎么样的状态?是菲尔普斯第二?是博尔特第一?是刘翔还是罗伯斯?

但是,尽管我们抱怨,我们无法改变他们成残疾人的现实,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去关怀他们,关爱他们,从这一点上来说,对于即将召开的残奥会,我们去关注,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残奥会组织到新闻报道,在延伸到日常生活,处处体现一种关爱残疾人、以残疾人的快乐为中心的氛围。

第一,残奥会组织工作必须注重以人为本。对于残奥会,我们组织工作中必须想残疾人之所想,做残疾人需要做,为残疾人提供一个实现他们心中梦想、体现他们价值的平台,让他们在人们的关爱声中,让他们在人们的掌声中绽放幸福灿烂的笑容。这一点,对于刚刚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的奥组委来说,不是问题。从目前的报道来看,北京残奥会已经准备好了,正以舒适、安全、优美的环境迎接全世界五大洲的7000多名残奥会运动员和工作人员。

第二,媒体和人们应该如何去关注残奥会,也就是说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关注残奥会、欣赏残奥会的实际活动中。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话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残奥会这样的体育盛世,关注的焦点往往是残疾人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因此有的媒体往往会增加这一报道效果,就挖掘他是如何残疾的?残疾对他的伤害、残疾之后如何摆脱悲情,投入到体育锻炼等等体育比赛背后的故事。这虽说满足了记者深度报道的欲望,也让观赏的人们知道了一个人成功的不容易;但是,我们有没有想,随着记者的再一次“挖掘”,身为残疾运动员本身和他的亲人,对于刚刚弥合的伤疤是不是再次被揭开?他们的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那种悲和痛是不是再次加深?痛更加久远?记得在今天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媒体记者面对灾区人民失去亲人的那双眼神,他们如何进行采访?成了众多记者们思考的深刻话题,考验着记者们提问、报道的水平和方式?如今,媒体记者如何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报道残疾人奥运会,报道残疾人竞赛背后的故事,也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话题。我们的媒体记者报道残奥会,必须以人为本,也就是说本着残疾人运动员的快乐,本着让人们欣赏残疾人运动员表演的快乐来报道奥运,而不是去挖掘他们身后沉重的不幸话题。对于一个残疾人,能走上体育锻炼在这条路,都充满着艰辛和不容易,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清楚的,其实不需要我们再去挖掘它,把它当成励志教育的素材。实话说,把残疾人的奋斗历程当作常人的励志教育素材,对于残疾人来说是不公平不公正的。

第三,我们不仅去关爱那些在体育赛场上的残疾人,而且更要关注那些不能上体育赛场的残疾人,关注北京之外的残疾人,像无障碍公交车乘坐等体现关爱残疾人的举措和设施不应是只北京拥有?因此,形成一种人人关爱残疾人、时时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让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才是我们的宗旨所在。残奥会只是一个契机,只是一个推力,能否给残疾人提供比较完善而周到的服务,关键的是要有为残疾人服好务的意识,关键要看是否有持久深入推到关爱残疾人的制度保障和投入机制。这应该是我们在残疾人赛事背后应该挖掘的重要话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