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年画传统发扬消亡何去何从文化漫谈话题文化 |
分类: 文化漫谈.话题 |
【漫话题】
消亡or保护--中国年画何去何从

《说文解字》称“年”字是“谷熟也,从禾”。商以后到了周,开始用“年”这个字来纪年。挂年画,是中国最古老的民俗之一。有一首描述湖乡挂年画的诗:“兰荷菊梅开满墙,满屋似闻花芬芳。引来燕雀檐前闹,直冲屋里抖翅膀。”此诗借咏年画,描绘了春节民间气象。
民间年画因风俗节日而兴起,它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人马平安和祈福迎新、驱灾避邪的愿望。

中国年华,地域分布很广,种类也多,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南辕北辙,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年画四大家: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年画。战乱,年画衰落,和平也导致年画绝灭。中国年画资源,庞大,绝灭得也规模宏大,需要保护的轮廓也浩大。
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也是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艺术。年画,作为中国“年文化”的代表,寄托着老百姓的美好愿望。年画是中国民俗的形象反映,是节日文化风俗的典型体现。民俗年画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为了中国人的宗教,或者说成了一种信仰。
传统的中国年画究竟是该退出历史舞台走向消亡?还是该振兴这门民族艺术?江苏新沂黄云峰坛友在他的《年画》一贴中指出:当中国年画逐渐消失的时候,其实是我们摈弃了自己的传统,是历史精神的丧失。只有重新反省历史、民俗和文化情感,我们才会真正重拾年画。
也有坛友认为:年画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世俗娱乐的需要,它的本质是商品而不是艺术。这就难怪在新的印刷技术发明以后,它会衰落。这不奇怪。不是凡是老的都是好的。
对此,文化漫谈本期【漫话题】消亡or保护--中国年画何去何从?欢迎广大坛友谈谈您的看法。
相关帖子阅读:年画
请点击,进入参加:文化漫谈【漫话题】年画讨论
-----------------------------------------------------
.
◤ 感谢朋友们的到访,为了能及时与大家进行文字交流,请互相添加关注。谢谢!◢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