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家长被宠坏,而不是孩子被宠坏

标签:
少儿台湾本位主义补习班教育体系it |
孩子上学、上补习班,有时候会遇见其他同学的家长,也会聊天,你会发现,现代台湾家长的「参与度」真的达到「史上最高峰」,相当惊人。
而且,在参与教育的时候,家长们,好像总有抱怨不完的事。有些家长会说,这些课程好像教太慢了!有些家长则说,怎么这个没教,那个没教,其他学校都有教。
家长太热心参与教育,令人会想,到底是孩子在上课,还是家长在上课?
回程的路上,我们遇见一位补习班里面比较强势的家长,和他的孩子进行一段对话,可谓「家长参与教育」现象的经典范例──
「我们换一家补习班好了。」家长说。
「为什么?」孩子问。
「因为老师教得太简单了,教了半天还在教对话。」家长说:「应该教难一点!」
「啊?」孩子听不懂。
「这个教材、那个教材都要钱,老师根本就是在坑我们!」家长说。
「嗯?」孩子似懂非懂。
家长愈说愈气愤,好多问题都搬出来:「然后,那个校车司机,实在很没礼貌!」
愈说愈气愤,愈说愈气愤,孩子在旁似懂非懂,响应的声音愈来愈小声。
「可是……」孩子小声说。
「我想上课耶?」
微小又怯懦的声音,彷佛说出了一个小小的「小愿望」,但,不到一秒钟,就被另一股更坚定的声音给压过去──
「不要上了啦。」家长说。
「为什么?」
「刚刚不是说了吗?」
「可是……。」小小年纪的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争取」,对话也到这里结束了。
我有感,或许家长不是因为自己情绪,而是出于想要抗议、争取更好的教育,但偶尔有可能不小心「小题大作」;虽然,都是为了自己家的孩子着想,但有时候太「超过」而不自知。
多么超过?令人甚至觉得,现在大家对「老师」乃至于「教育」的一些批评、指教、期许与辱骂,其实不但不能怪老师,甚至也不能怪学生,因为不知不觉中,老师和学生都已经失去了「主角」的地位。
原来,家长已经不是「旁观者」,而正在慢慢变成整个教育环境的正中间的「主角」当中,甚至学校了解到家长的重要,事事顺着家长,包括教材和课程的设计也顺着「民意」(家长的意思),最后,这些家长,真的是教育专家吗?
现代人常说,现代的孩子被宠坏了,不过,或许,不是孩子宠坏了,而是家长被宠坏了!
家长被社会风气给宠坏了。
家长被自己过去的经历给宠坏了。
家长被消息灵通的论坛、脸书给宠坏了!
上学虽然要缴「学费」,但它绝不是在「买东西」,家长不能以「消费者」自居,对各种「权益」斤斤两两的计较;家长眼睛所看所闻的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以偏概全,去影响教育人士的努力,会让教育体系的工作人员手足无措。
有些老师会做出很扯的事,媒体渲染后好像教育体系出了大问题?但,大部份的教育人员是百分之百很认真的、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出在那群比老师大了五十倍的庞大「家长群」,各有各的背景和情绪,各有各的坚持和理想,全部凑在一起,跑到这个教育的专业里面各自搅和、各自发难,这,才是令人忧心的。
最重要的是,家长真的以为,他们「现在」的观念,可以培养出三十年以后的成功孩子吗?
家长自己的反应,是来自于自我世界的延伸,那是「他」的世界,不是孩子的世界,不一定可以用在未来。你说,那老师、校长难道就比较厉害吗?是的,因为他们是教育家,至少,他们在这方面有太多的经验。
而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的坚持,往往是因为自己当年做不到,既然当年没做到,为何现在孩子可以照「你的意思」做得到?举个例子,现代的家长对「英文」尤其注重,但我在国外受教育一阵子,深深了解到一个孩子的英文能力,根本不需要从这么小就开始培养;这么早就培养就表示家长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学英文,那么,就让那些有国外教育背景的英文老师去好好发挥吧,别插手了!
不过,如果真的是家长被宠坏了,那么,令人担心,这恐怕是无底的道路──第一,要先让社会认知是「家长被宠坏」已不容易,第二,又要将被宠坏的人给「导正」回来更不容易!
教育是百年事业,但,家长自己深根固柢的「本位主义」,岂是教育可以轻易改变的!因此,我个人悲观的认为,「教育」家长这件事,恐怕不是100年可以做得到的了。
(图片来源: Larry Dar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