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未来,正在等待着你

标签:
硅谷创业成功点子我的大学预判it |
今日忙碌,以自己为《第一眼就看出问题:七种方法,锻炼你的预判力》(天下文化出版)一书的推荐序分享给大家,有兴趣者欢迎点连结购买此书啰。
所有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从在学校的时候,我的志向就是「创业」。
而我现在果然以白手起家、独自创业获得相当不错的成绩,而我因为是从部落格开始被大家所认识,因此,这段从「零」到「创业成功」的过程,几乎是公开的摊在所有人的面前,而这段过程,也给很多想创业的人一个参考,因为,这段过程,真的和大家先前所熟知的创业成功「公式」完全不一样:
第一,我独资,没有靠任何外部资金。
第二,我没有任何创业伙伴。
第三,我没有明确的创业点子,因此也没有所谓创业计划书。我是为了创业而创业。
那我凭什么成功?
我觉得──凭我的「习惯」。
一直以来我以为那是一种「反骨」的习惯,我相信我是属于未来而不是现在,我相信我应该创造未来而不是服膺于现在的上班环境,或许,以这本《第一眼就看出问题》的语汇来说,这是一种「直觉前瞻力」──
我「看」到了,甚至「创造」了趋势与未来,而我在其中又得到了收入,于是,创业成功!
但当时还没有这本《第一眼就看出问题──七种方法,锻炼你的预判力》,没有人相信,我会成功──
在硅谷的时候,当二十出头岁的我,在场合找到好多硅谷的投资人或创业家,我告诉他们,我想创业!
「你有点子吗?」
「我有!我有好多点子!」我兴奋的说。
「那,你有此产业相关的知识吗(domain knowledge)?」他们问。
「呃,不太算是。」
「那,你有团队吗?」
「唔,没有,就只有我一人。」
「你有和任何人讲过这个点子,寻求他们的答案吗?」
「啊……没有,我还在思考中,还没有到可以分享的程度。」
「那你已经想好这点子要怎么赚钱了吗?」
「唔,没有,这点子只是一个开始……。」
「那么,」长辈总是语重心长的讲:「你还没有准备好要创业。」
「你,」他甚至说:「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
对许多人来说,创业就像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道路,就好像职涯的一种选择,当你在这产业有了一定的经验,也有一些人脉与伙伴,甚至也存了一点钱,有了客户base……你才可以说「我毕业了」,我要去创业了!
当时我还很年轻,其实也无从辩驳,但我一直觉得不太对劲。我想,既然是「创」,为何还有「一定要先做什么才能『创』」的繁文褥节的规定?如果是「创」,就是要打破市场,干嘛还有市场的规矩,怎样才会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所谓「创」,应该是创造「现在不存在」的东西;创业家是猜对了潮流,甚至创造了潮流。当年的我,心中有万匹野马想要创造潮流,但我身边的这些前辈高手、老师教授,通通都告诉我:「别急。」
可能也是因为「别急」的气氛,当年,我和我的大学同学、研究所同学,虽然个个都心中有万匹野马一起思考创业、谈论创业、激荡着创业的野望,但到了最后,真正出来创业的并没有几个人,大部份的人都还是回到了职场,赚一份薪水、爬企业绳梯(corporate ladder),慢慢的爬,慢慢的爬……。
是什么,移除了我们对未来的野望?
是什么,破坏了我们对自己的「直觉前瞻」的信心?不愿自己跳下来打造未来?
这就是为什么我愿意推荐这本《第一眼就看出问题──七种方法,锻炼你的预判力》给所有年轻学生、社会人士,以及所有所有想要让人生更成功的读者。这本书有趣,它不只点出了一些成功人的关键,它甚至试图再度指导我们,如何让自己具备看到未来、打造未来的能力。
或者说,再次养成这种「好习惯」。
前辈看不惯我对未来的轻视,我却认为那是自己特有的一种「好习惯」;我就是偏偏要认为,「现在」看到的全部都是「屁」,未来,一定「不一样」;而我,一定会是那个不一样的未来的其中一份子,我一定有机会参与那个未来。
这么有信心的我,现在,就开始在思略,怎么参与未来──猜对它、打造它。
我放弃了观察「眼前」的事物,眼前的事物都是虚幻,都要被未来给淘汰。
我放弃了观察「现在」的公司、企业;今天股票市场上最新的兴柜公司都不屑一顾,因为那些都是「过去式」了,未来的东西,当然不在股票市场上;未来的东西,还没有成形!
将自己的重心往「未来」放,该是一件多么不切实际的事!但,当你愿意做了,你就已经与众不同。你可以说,预测未来、以未来为生的人,本来就很少,这是一个没有竞争的市场。
所以,那个未来,其实就只需要一点点的想象,只要愿意去想象的,它就「手到擒来」。
而未来又无限宽广!
这本书会给我们很多案例、教我们很多原理,但最后,我想各位进入这本书以前,我要让各位真的了解到,你应该勇敢的去养成这个习惯,不屑现在。
不屑你所看到的东西。
不屑目前成功的角色,他们都不是「咖」。
真正的咖,未来会看到。
那是「你」。
从这本书开始,到你的大脑的变化,用嘴说出来,最后用手做出来,用脚去推广出去……。
多么精彩的未来,waiting for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