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动世代 (Gen Flux) 即将掘起,优势就是「以动制动」

(2012-01-12 17:02:26)
标签:

明體

美国

世代

趋势

变动

it

流动世代 <wbr>(Gen <wbr>Flux) <wbr>即将掘起,优势就是「以动制动」

过年要到了,年后就是换工作的离职潮,这时候写到这主题真可说相当的「应景」──

这星期美国的《Fast Company刊出一篇很有趣的长文,它是在讲,2012年最新的趋势,已经不是告诉你什么会在2012年发生,而是警告你什么会在2012年不发生,这个趋势叫做──「流动世代」(Generation Flux)

他还给了一个简称,叫「GenFlux」。

什么是「流动世代」?

这是一个新的世代,不再是「Y世代」或「N时代」,它是「流动世代」,它的标记就是「动荡」──这个世代不惧于动荡,习惯于动荡,甚至enjoy于动荡。我们都听过以动荡来形容世局、经济、股市、职场,但没听过以动荡来形容世代,作者意思是,我们这一批人,不只可能有些天灾人祸,还有可能碰到产业或社会不断的变动、变动、变动!

在接下来的世界里,要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何事?会变得愈来愈困难。比方说,谁会是今年的科技老大?文章举例大家都知道的,五年前,NokiaRIMMotorola还占了64%的市占,短短五年后,就被苹果和Samsung打得落花流水。这只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还有很多故事,是大家不知道的。

还有,谁会是下一届的美国总统?哪里会是下一个发生大地震的地方?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事,真的,尤其是到了这一年,事情变得愈来愈难以预测!想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何事,已经变得「倍数的艰难」(Exponentially difficult)!大的事,中的事,小的事,细微至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家庭,在在隐藏着很多很多可能的「变量」

怎么办?

想在这些变动之后趁势而起、提升自己的实力与状况?「流动世代」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最重要的人格特质,就是──「善动」

文章提到一位硅谷知名创投叫Patil,他一开始是在大学研究气象的,后来创业,还参与公共事务,也来教书,最后落脚在做创投、做金融。这家伙之所以敢「动」得这么厉害,都是因为他擅长于分析「混沌」(Chaos),他深深知道,人生要成功?最重要的并不是「知道」下一步在哪里,而是「觉悟」人生就是不断的在「混沌」中

文章说,「流动世代」的特质,就是要「以『动』制动」;当你够「动」,你不再怕任何的动荡,你本身就是一个动荡的人,自然就可以轻松的活在动荡的世界。

文章以这个Patil为例,他的职涯换了这么多方向、换了这么多家公司,最后他自认他「什么也不是,但什么都是了」(none of those things and all of them)。当有朋友问他,他知道接下来什么会发生吗?他说,「我无所谓,我永远都找到某些事情做的!」

在这个注重「趋势」以及崇尚「预言」的时代,要说出「我对下一步不知道、亦无所谓」,乍听之下好像是自找死路也不合道理,但,当你这样做,你反而是走出正确的一步

因为,你认清了真正的「事实」。于是,别人只是不断的「猜错」,而你一开始虽然不知道,当你没猜错,你就是猜对了。了解我的意思吗?

此外,「以动制动」也算是一种心理学,记得我刚回台湾很怕「地震」,偏偏这里地震特多,大多发生在早上;在过去写作的二千多个日子里,已经无数次在早晨,因为地震桌子摇晃而从书桌上跳起来,跑去开大门,差点就要冲下楼梯……后来我发现,要克制这样「一直地震」的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当地震来临时我自己在室内走来走去、跑来跑去,就没感到地震了。这招听来愚蠢,但也是真的有效克服恐惧──当你「正在动」,就不怕动

入社会以来不断的阅读各种预测趋势的文章,每一次读到,哇,EQ时代来了,我就赶紧想,应该怎么做才能提升我的EQ、成为好员工?或是啊呀,「关系」时代来了,我要怎么做才能提升我的人际关系?但,从来没有一次读到的趋势,比这一篇「流动世代」还要简单的指令

这指令就是,不必学什么,只要「动起来」就好了!

动,第一步,就是检视你现在「静」的一切

换个地方住住看?

换辆摩托车?

换个方式上班?

还是干脆换个工作?

「流动世代」不必学习任何事,只要「动起来」,真是最简单的趋势,或许,对一些人来说,也是最困难的趋势。

别想太多,人家都这样讲了,动吧!

(图片来源:Architoph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