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国惊呼有11%在遗嘱留下电邮密码,我惊呼仍有89%有「数字胡涂症」

(2011-10-20 13:57:26)
标签:

英国

密码

遗嘱

数字摄影机

影片

it

英国惊呼有11%在遗嘱留下电邮密码,我惊呼仍有89%有「数字胡涂症」

最近看到一篇来自英国的报导,有些人可能已经看过,英国伦敦大学研究所找来2000个人做市调,问问他们,为预防有一天离世,请写下可能的遗嘱内容,结果发现,高达11%的实验者会在他们的「遗嘱」里面留下「网站的密码」

这个趋势,英国人给了一个新词汇叫「数字继承」(digital inheritance),也就是说,现在一个人去世的时候,不只是给在世的家人他的手表、珠宝、收集品、笔记簿等等,竟然还包括一些「计算机里的东西」,而且很有可能是在「云端」的东西,留个密码,朋友才能进入这些网站,取回此人生前留下的数字数据。

那,他们都留哪些网站的密码?

其中最多见的是「数字音乐」的密码,这些人不希望他们花很多钱买下的iTunes音乐从此就没人用;另外,也有很多人留下「在线相簿」的密码,个人的影像已经存在在线相簿,来不及印出来备份,因此,自己死掉后,不要让这些影像也消失!反而是「email」和「facebook」的密码似乎不在此列中,或许大家认为,如果离世,就不必再和其他人联络了。

同一篇报导指出,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在2020年后已经不会想再印出任何相片了。也有14.5%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到时候不会再买实体的书本。意思是说,十年后,「数位继承」占比会愈来愈高。

这个数字叫记者惊讶,所以写成一篇报导,但我一想,啥?现在才11%留下「密码」?

我惊呼,仍有高达89%的人,不留下任何密码

我觉得这不是「数字继承」的趋势,而是「数字胡涂」,而且,随着科技进步,数字只会愈来愈胡涂。

怎么说呢?

所谓数字胡涂,分为几个项目:

胡涂一、未备份的相机照片会愈来愈多:我敢打赌,一般人的相机里面都还存有「尚未存好的照片」,而数字摄影机,尤其是硬盘式的可存大量影片的那种,由于传输不易,一定还有大量的「尚未存好的影片」。每一张相片或影片我们都是这么小心翼翼的选景、拍摄,最后慎重的按下「结束」键,看到它储存之后才放心,但这么多的慎重,却将它全部存在一只小小的机器里,你将它带来带去、带去旅行、带去水边、带去搭飞机乘车……一个不小心遗失它了或是摔到马桶里,这些珍贵的数字内容就不见了。但大家到现在还是「糊里胡涂」,对这件事似不是很在意,而且,随着相机的内存容量愈来愈大,存在更多的「尚未存好的相片」,风险也就愈大!

胡涂二、淹没在计算机硬盘里的珍贵数据会愈来愈多:许多人认为有存到计算机里面就ok了,殊不知,这又有另一种风险,我认为最大的风险是在「珍贵数据被其他数据给淹没」。这么多照片与影片,这么多资料,过了五年后,你也不太记得到底哪个文件夹有什么了。很少人真的会组织得很好,大部份人都只是丢在一个大文件夹,一直丢一直丢;试想,如果连你自己都不见得知道这个大文件夹里面怎么分类、每个档案是什么意思、什么意义,那么,其他人又如何知道?又如何从这么多档案中萃取出很重要的、很珍贵的相片或回忆?从以前到现在,我曾经有几台计算机,一直都有备份的习惯,但,十年下来,我发现我自己已经搞不清楚哪个备份是哪些东西,我自己都搞不清楚了,那其他人怎么会搞得清楚?这问题随着硬盘容量愈来愈大,只会愈来愈严重。

胡涂三、我们都假设以后的人也可以轻松看DVD,使用USB:就算第一点和第二点都解决了,现在大家每年产出这么多海量的照片与影片,即使烧成了CD、DVD,到了二十年后,说不定就像过去的「唱片」、「录像带」(cassette tape),是的,永远都找得到转档器或播放器,但不是「随手可得」。到时候,人们都懒,加上这些内容又多,好像大海捞针,也就不会去看这些内容了。换句话说,这么多我们精心留下的倩影,到了二十年后,可能变成一堆不易观赏的杂物,这又要怎么办?

胡涂四、我们都低估自己拥有的密码数:以我自己为例,除了公事以外,至少在二十个以上的网站或网络服务有不一样的密码,有些服务是每个月都在扣我的信用卡的钱,如果有一天挂点了,这些服务会继续扣我信用卡的钱;就算停卡,这些服务里面也有大量的内容,也有些人脉是透过这些服务和我取得连系(例:Gmail、MSN、Facebook),一般人只想到要留下在线相簿、在线音乐的密码,那剩下的,只能让它永远的遗失了。

所以,英国研究11%开始考虑在遗嘱内留「密码」,表示还有89%的有严重的「数字胡涂症」,这九成的民众,到了二十年以后,应该会知道,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些东西。

不过,也因为他们继续胡涂,因此二十年后,即便他们知道失去了东西,却仍不清楚到底失去哪些东西,而家人、朋友、后代也都不太清楚。或许这就是人生,活在当下,对过去糊里胡涂;所有的照片、影片,拍给当下高兴,就好。

(图片授权:tycha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