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管」主宰公司四分之一营收,是未来职场最重要的位子?

标签:
位子职场营收社交能力游戏产业it |
今日忙碌,分享几篇有趣的职场研究,几十年以来,我们在职场上的终级目标永远是升到「副总」、「总经理」、「董事总经理」,开始被邀请去演讲、开始上杂志接受访问、主持1万人的全集团尾牙……但,近十年来,大家的职场目标,已经不再是「老总」:
一、做老总不如做自己,每个人都有一台计算机在眼前,在现代企业人人都是重要的,扁平化已成必然,老总好像没啥了不起。
二、做员工不如做老板,现代年轻人创业兴盛,得到一个奖、公司被投资、公司被买走、才是最伟大的成就,大家不在意是否成为老总。
如果现代的职场已经不是以「总经理」、「董事总经理」为梦想,那,要怎么运作呢?
最近看到好几篇研究报告,给了我们一个答案。答案就是:「小主管时代来临」!
「小主管」的意思是,你待的位子,刚好是公司内部的中间阶级,上头还有主管,下面有部属。当「小主管时代来临」,小主管,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业、可能是上班族的最终梦想──
先看到第一篇文章,知名的华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 of Management)对「游戏产业」的位阶研究了一番,他们认为游戏产业代表新世代创意公司,且每款游戏的后面皆像电影一样会列出整个团队的「名单」,包括谁谁谁做哪个位子,谁谁谁是哪个职位,他们取得这些名单,分析一番,再将名单里面的「位阶」和该游戏最后的「销量」做比对,结果,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每款游戏都有负责的大主管、小主管,以及设计师、企画、业务、工程师、支持单位等等…猜猜看,哪一个位子,对游戏的营收的影响最大呢?
答案是:「Producer」。所谓Producer的位子,就如同一般软件或网站公司的「Project
Manager」(简称PM),或是其它传统公司的大约副理~经理级的人物,他们负责的是管理一个小项目(或某个专业领域),也负责他们下面的每一个人的沟通、权责归类。这些Producer的来来去去,竟然影响了每一款游戏营收的24.1%(几乎四分之一),也影响到评论家评论好坏的18.6%。这个数字很惊人,因为做游戏的团队平均人数约为40多人,照理来说,平均下来,每个人的影响应该是2.5%,不是25%!但,这些Producer硬就是「脱颖而出」,40人大军,只靠Producer一人、二人,就影响了几乎四分之一的营收!
有趣的是,另一个也影响甚大的位子,则是比PM还要低一些些的「设计师」,代表的是一个团队执行创意、进行最基本的创意爆发力的位子,这些创意者也可以影响高达6.3%的营收,也影响评论好坏的高达14.2%!
至于更高层的主管呢?糟!他们在这条公式中竟然被「干掉」了,报导说,只占大约5%而已,远低于中阶主管,也远低于基层创意人员!
这样,有了解了吗?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要问问,现代的职场,是否有支持「小主管」;而现代职场对主管的「要求」,是否有配合这样的「小主管胜过大主管」的数据事实呢?
另外我还看到两篇研究,显示现在的职场,可能不利于「小主管」来「发挥」──
第一个,来自于「富比士」(Forbes)最新一篇报导,作者指出他自己的研究显示,如果能让员工「自主决定」愈多事情(effectively make choices about how, where and when they work),那他们的工作效率反而会向上提升。这很有趣,因为传统来看,位阶愈多,能发挥的弹性、自主决定权就愈少,而身为「小主管」尤其辛苦,因为要一边听上面主管的吩咐,又要一边处理好下面的管理,如何让小主管能做更多的「自主决定」,而下面的员工又要做更多自主决定?会是「小主管时代」的特别要注意的!公司准备好了吗?
第二个,是这星期的一篇「名文」,指出现代人太迷上网,一人三机、一手二机、一心二用,一次做好多事情,造成了「爆米花大脑」(popcorn brain),据史丹佛大学研究,常常这样多任务运作、一边顾工作一边又要看脸书动态还要回MSN讯息的白领上班族,他们对人类的「表情」的敏感度严重降低!看过去,看不出对方在想什么,比较拙于「social」,无法察颜观色,社交能力相当差劲!但问题来了,你会发现,现在「爆米花大脑」最严重的,恐怕就是这些目前六年级、七年级的「小主管」,事实上,在上一世代,升到大主管的,许多也是领导能力强、能言善道者,而「小主管」通常更年轻、现在又更没有社交能力,这样的世代会怎么管理?这些脑袋像爆米花的超级小主管要怎么和能言善道的大主管沟通,又要怎么在不太会察颜观色的限制下和特别草莓的年轻部属沟通?
「小主管」出头,代表企业文化已经慢慢走向年轻化、计算机化、扁平化,现在关键就是,公司愿不愿意修改制度,让「小主管」级的经理人,能取得较多的资源、奖金、甚至某些权力?
别埋没了「小主管」,他们可占你营收的24.1%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