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Talent让你找老同学、旧同事一起成立「地下工作室」,谈这个老现象的新展望

标签:
it |
最近有一个网站出来了,叫做「GroupTalent」,刚刚好和我最近在想的一件事情不谋而合,在此简单的分享一下──
表面上,GroupTalent似乎是一个介于「征才求职」和「项目外包网」之间、夹在两者中间的网站。征才网站是帮「个人」求职者找到工作,也帮业主找到「个人」求职者,而外包网则是帮「工作室或公司」找到工作,也帮业主找到「工作室或公司」。
但,GroupTalent特别点出来,它希望做得再更多一点点──
你说,一个人,要嘛就是一个人在找工作,要嘛就是一间公司要找项目机会,还有什么可以再「多一点点」的呢?
嗯,最近发现,有一种特殊的型式,又热起来了。你翻译GroupTalent这个字,就是「集体人才」,这是一种新的单位,既不是个人也不成一间工作室,通常是由一个比较积极的人发起,他跑去找以前的学长学弟学姐学妹,或是以前的同事,组成一个「地下工作室」,然后,开始接外包的案子;彼此之间平常不见面,案子也都是在晚上进行。
其实这种「地下工作室」的做法老早就有了,但,最近嗅到它因为一些特殊产业的兴起,似乎特别来到了高峰!尤其是最近iPhone/Android相关项目的热门,每间企业都在问「有没有在帮人做行动应用?」造成市场上的手机相关的人才「求过于供」的情况非常严重,因此,有些还没办法独当一面的行动软件研发人员,白天找一个地方上班,晚上摇身一变、加入这样的「地下工作室」,有时甚至一个人加入好几个这样的工作室--
为什么说是「地下工作室」?因为通常这样的「集体人才」,也懒得成立一间公司;或许一开始真的是一个人跑单帮自己晚上接案,后来需要帮忙才慢慢找来认识的人,以后这就成为固定模式、固定团队,用同样方式拆帐,一次项目谈一次,成立什么工作室反而有股权的问题又臭又长。不过,请注意,业界也知道,「地下工作室」,其实是风险最高、最不稳定的外包团队,看起来可以组成一个三人、五人、甚至更多人的「梦幻队伍」,每一个人在和业主开会的时候,都是个个所向无敌,但一回到自己的生活,毕竟还是要顾白天的工作,白天一忙,晚上的工作就没有体力做,于是一个项目可能拖得非常非常久,最后甚至不做就走人的,反正这本来就不是一间公司,这些个人作鸟兽散去!
你问,「地下工作室」是从前就存在的东西,何以确定最近真的又更多了?最近接触过好几个「个人」谈合作,原本希望聘入我们公司工作,但一谈才发现,呵,对方不是想来找工作,而是对方有一个团队、不成公司,希望我们介绍更多案子给他们;原本我打算就表达我们不常外包,希望对方介绍朋友来我们认识认识、聘入全职吧!但我们看多了这个状况、不断的听到对方是「刚刚组成的团队」,还很新鲜,需要更多的案子,看到好几次之后,只好又将这句话硬就吞回去,开始很努力很努力的思考,这种「地下工作室」,有没有什么商机在里面?
说实在,虽然这样的地下工作室有它的「风险」,但,如果能够在管理上更好一点点,在资金上能更丰沛一点点,说不定不但不会搞砸,反而变成「C/P值」最高的一种工作模式!因此,最近两星期,我开始「反过来」,当我们征求某些特定种类的人才的时候,对方看起来没有要加入本公司,于是我转个弯、悄悄的询问:「你,如果不来我们公司,想不想自己成立一个『虚拟工作室』?」
对方问:「什么?那很难吧!」
我说:「免惊,如果你能好好的管理,并每天都很有系统的回报给我们细节,我这边可以给你资源。」
年轻人的特色就是,他不会觉得「时间」是个问题,而是怕「资源」不足。而且,「人才」竟然也不是问题,对我们来说,要找三个行动工程师何其之易,但对他们来说,只要五通电话给学长学弟,或十则MSN讯息给以前同事,就可以轻松组成一个三人团队,一人负责企画,一人负责设计,一人负责写程序,而且三人彼此都互相信赖,是可靠的,现在问题就是,这个做「头」的家伙,是否可靠?如果他真的肯为项目尽心尽力、准时如计划交出成绩,那另外两人也不会有问题(因为另两人都是他的捧油);反之,如果这个「头」本身也是虎头蛇尾、说闪人就闪人,那将成为业主最大的问号!
目前,我们还没谈到可以真的进行这种模式的人,也还没想到真正优良的管理办法,确保这些「地下工作室」能好好运作,但我们都能感觉到,GroupTalent集体人才,由于业界的某些需要,最近更多了!我想感受一下,这样的工作室,有没有前景?因此,如果你是处于这样的「状态」,想自己成立一个新的「地下工作室」,或是已是成功的「地下工作室」,欢迎写信给我们:contact.mr6@gmail.com、invite.mr6@gmail.com,信件标题请设为「GroupTalent」或「地下工作室」,我们来讨论看看,这部份有没有什么「出路」。
重要的是,这样的「地下工作室」,除了有「项目风险」要克服之外,对这些成员所「寄居」的企业来说,它可以说是企业管理的「漏洞」。当企业的员工有一半的时间在「地下」,他的本业就不可能尽全力发挥,不只如此,是否有可能出现「白天的客户」和「晚上的客户」彼此重迭或冲突的现象?合约要怎么打?不过,有创意的人儿们,无视问题,只看「机会」,对我来说,GroupTalent曾经是项目的毒药,将问题一一解决了,就变成项目的新桃花园;或许大家可以发挥创意,想一想,如何让「地下工作室」的模式,找到更好的明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