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网络界的陈光标海洒15万美元给每位网络创业家,谈「规模」的利用

(2011-02-01 11:21:51)
标签:

互联网趋势

互联网营销

互联网创业

互联网

创投

it

美国网络界的陈光标海洒15万美元给每位网络创业家,谈「规模」的利用

互联网趋势文章, 请加入Mr.6 的微博关注: http://t.sina.com.cn/mr6mr6


最近在台湾这边各处巡回的是来自大陆内地的大陆首善陈光标先生,陈先生先前在大陆也是「高调捐款」,这次将这种高调捐款的风格,延伸到台湾这边,在此地媒体产生很大的声浪。

有趣的是,类似的情形,也在同一时间,在美国发生了──


上星期美国的网络界传出惊人消息 最近疯狂投资美国几家网站包括FacebookZyngaGroupon的俄罗斯巨富「Yuri Milner」,找来知名美国创投Ron Conway一起设立了一个叫「Start Fund」基金。设立一个创投基金没什么大不了,惊人的是,这个基金一出手,就是要「送钱」给所有Y Combinator的旗下公司,注意,是「所有」的 而且,不需要审核,从这一届开始,包括以后未来的每一届,只要你变成了Y Combinator的公司,你就可以取得15万美元的投资(台币450万)。而且这笔资金,不像传统的要经过谈判,谈股权、谈估值、谈董事席次,因为这 15万不必马上换成你公司的股票,而是在你下一次增资的时候,再换成股票即可,他们亦没有限制下一次增资整间公司总估值的金额,换句话说,如果下一次是等 到两年后才增个1百万美元,俄国人Yuri,他也无所谓。


这种策略可说是完全的「海洒」,他们看准了Y Combinator应该是吸取了全美国的最精英的创业家,这一群公司里,肯定有些会成功,事实上也已经很多已经成功了,而且愈来愈多,所以,俄国人 Yuri胆敢对这些公司「海洒」。而Y Cominator对于这样的「寄生虫」式的投资法,看法如何?他们应该也「欣然同意」,因为这样对于他们以后再募集更多的创业家极有帮助,等于他们所出 手投资的每一间公司,都保证有更多的三倍~五倍以上的资金可以再烧一阵子。这种「不请自来」的联盟,只要不要有太多负面的声浪评价,当然正是Y Combinator所求之不得!


不过,这种狂野的「海洒」,果然,还是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声浪──

这件事是在上周发生的,据说,当Y Combinator对这届的四十几间小公司宣布此事后,当天就有超过90%的创业家已经签了名,接受了这笔15万美元的资金。这是不必谈股份、不必谈估值的「简单钱」,你说谁不会接受呢?但这种接近爱心大捐款的动作,虽然「受赠者」非常高兴,但「旁观者」包括许多网络人、留言者,皆不爽的喊道:「又是另一个网络泡沫出现了!」他们的意思是说,这种乱丢钱的动作,丢给一些完全不行的点子,真是网络泡沫时代才会做的事,他们说,这样对网络好吗?


我从这些故事,却有另一个感想──


无论是俄国人Yuri Milner对美国的投资,或是巨富陈光标对华人的穷苦人的捐赠,这种「海洒」的动作,在在凸显出一个字:

「规模」(scale)


网络人看到俄国人Yuri这样疯狂的「洒」出15万美元,给总共40余家公司,还包括以后每年每季的每一家公司,都说他洒「太多钱」,问题是,对于Yuri来说,他花在三年总共上百家公司的这样的投资,可能还不如他昨天买的一栋大楼。还记得很久很久以前,无名小站的主要投资人是那次并购案的最大获利者,大家也说他真的赚到了,赚了几亿元,但投资人同时在做的其他投资,单笔或许就已经远远超过那金额


这就是「规模」上的差异,事实上,网络的投资,对这世界上许多其他的投资项目来说,其实是最「便宜」的,也是金额最小的。对俄国人Yuri而言,平常进出这么多钱,偶尔投一点在网络界,那有什么!


重点是,如果那没有什么,为何俄国人Yuri会到现在才「出现」?为什么,以往,我们都没见过这样的人呢?


那是因为,一般的富人都只玩「大」的、和他们同一规模的玩意。做生意的话,他们可能去造镇、造学校、盖大楼,一次都是几个城市一起来,而且要和「更 大的」银行进行融资来做「超级大」的事业。这种思维也反应在富人的捐赠行为,我每天吃卤肉饭都会捐出发票,这是我这种小人物可以做的捐款,但看比尔盖兹的 捐款,则都是和某地方的学校进行一长久的计划,每个计划至少上亿元以上……所以,一般老百姓只看到,哗,每一个校园,都有一个「比尔盖兹大楼」?但根本不知道他们在玩什么、他们怎么进行、他们的金额……


这时候,当俄国人Yuri真的把他平常在玩的那些钱,整个「海洒」到网络界的时候,大家看到这些15万、15万、15万,好像「下雨」一样,洒在每一个新创网络公司身上,许多人开始说这代表什么,但其实是富人只是发挥了「规模」的力量──不再只玩大的,而洒在无数的小的


至于这些富人的行为,是否对社会产生任何影响,就不予置评了!但,我觉得这种「规模」的力量,不一定只有富人可以使用,一般的我们也都有机会运用──


什么意思?

我们想想,如果你已经工作十年,你的智慧,有没有可能是刚进公司的新手的二~三倍?

如果你是已经练习了五年的老手,你的实力,是不是其他生手的五倍?


大部份的人,皆不知道自己已经拥有规模的力量,因为大部份的人,在职涯的过程中,永远都是「往上看」的,永远都 只看到「和他同一届」的人,在其中竞争,在其中比较,希望能打败这些同一届的人,再往上走一层,然后又会和另一批更厉害的人继续争夺更高一层的位子……我们身在其中,永远不懂得「跳出来」,不要再比「高」,而是跑到某个低我们很多的层级,去发挥「规模」的力量!


试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如果我们能将这些专长,跳离我们现在的世界,往下面跳两层、三层,将现在的专长,规模化的「海洒」出来?有没有这样的地方,让我们这样做?


今天你工作了七年,薪水是刚毕业的二倍,你一定跑去买两倍的基金,也一定在和和自己同年龄的人在争夺更高的职位。副理争完了争经理,经理争完了争协理、再争总监、副总裁……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智慧,其实早就可以往下去规模化的「海洒」了,却永远不得海洒的机会,因为我们永远都陷在自己的层级里!


过年期间,大家休养生息,或许,我们应该「盘点」一下自己的能力,跳出来,让它规模化的海洒到比自己低很多的层级,让自己反而突飞猛进三级跳。在某 块领域里,每个人都有做Yuri Milner的实力,每个人都有做陈光标的机会,只是看看自己有没有找到它,然后「跳出」那竞争的循环,不再「往上」汲汲营营,而是「往下海洒」,让这些 年的努力转换成惊人的规模效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