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发表的「云端运算宣言」背后是一人奔走的结果?

标签:
杂谈 |
http://mr6.cc/wp-content/uploads/2009/04/a1.jpg
所谓「一哥」不是那个演艺一哥、面板一哥,而是「ego」,也就是美国人口中的「自我意识」的意思,有些人翻「自大、自傲」其实过了点,ego的只是偏向自我中心的自我意识而已。
本周一到周三,纽约市正举办「云端计算博览会」(云计算博览会,Cloud Computing Expo)。有人说2009年将是云端运算年,这场博览会理应充满新生的兴奋之气,不料,上星期美国网路界已经为了这场会议掀起一场围剿风波,因为这场大会中将有一个叫「Reuven Cohen」的(翻译为「鲁文」)的家伙,将正式启动史上第一个「云端计算」的规格的发展。他将先从发表一个「云端宣言」(Open Cloud Manifesto)开始,宣言的范本在这里,「a call to action for the worldwide cloud community」。这位鲁文先生一付革命家的姿态,双手举高,站起来!鲁文也在他的twitter说,「就像所有政治的历史文献,重要的不是它到底说什么,而是这份文献本身的意义!」
这件事听起来很技术、没什么新意?不,就算不懂、没兴趣看云端计算的,也可以从这件事得到有趣的启示──
如果你认同云端技术将会是接下来网路的一大世代,那五十年以后我们若回头看,将会看到在2009年,有一位叫鲁文的先生,发表了一个「云端宣言」。 这地位的重要性就有如现在我们看到2004年Chris Anderson发表「长尾理论」和Tim O’Reilly发表「Web 2.0」一样。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
「谁是鲁文?」
「鲁文是哪里来的野小子?」
「凭他这等斤两,也想喊出『云端宣言』?」
上周,当这份宣言即将被提出前,美国网路界已经把这位「鲁文」整个的翻剿了一次了,其中以这篇、这篇骂
得最凶。其中一篇是微软的高阶主管Steven
Martin在文章里痛批这位鲁文先生的动作,简直就是自己搞小圈圈,有深厚的个人打广告的意图!他们说,鲁文本身是一间小型的云端计算公司的创办人,其
公平性已经让人质疑,然后,他搞了一个叫「Cloud Computing Interoperability Forum 」
(简称CCIF)的互连协定组织,开始撰写一些标准文件,结果这些文件写出来了,也拿文件给相关的厂商看过,结果上面却说这是「机密」,要嘛就签,要嘛就不要签,竟然不接受任何的修改!「宣言」中提到会开放给大家来参与?根本是唬烂的!
这些批判鲁文的人觉得此「宣言」最大的问题,就是目前正进行所谓云端运算最积极、投资最多软硬体成本的公司如Amazon、Google、微软都没在里面,而至少Salesforce.com、HP
、IBM也该进来而没进来。所以,这个「宣言」无效!生气!无效?
有趣的是,原本鲁文的这个「云端宣言」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因为这样一被网路各高层骂道「无效」,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个宣言的事了,鲁文还说:「感谢微软帮我打广告!」最争议的是,这位鲁文可能太得意了,还不小心在twitter里提到这些许多是台面下的协商结果,他还引用了饶舌歌手的一句话:「Don’t Hate The Player, Hate The Game.」意思是这场残酷的游戏就是这样玩的,鲁文处处显露出「玩到手」的得意的样子,在 twitter继续回应其他攻击者,并从容不迫的参加了这几天在纽约的云端盛会。
内情到底如何,我们也不知道?不过的确可确定的是,鲁文一个人,似乎策画了这一切,而且已经得到了很不错的成 绩。若说「布局」,他其实布局了一阵子,鲁文曾经是一本专门做云端计算的「Cloud Interoperability Magazine」的编辑,也曾是这次举办博览会的SYS-CON的记者,有媒体、有活动商在后面作后盾。他也和其他云端的组织挂上关系,虽不一定是要 角,却是音量最大者,包过「CCIF」、「Cloud Camp」,目前找来的赞助商也都是大卡司,包括思科(Cisco)、英特尔(Intel)、路透社、RSA等。你可以想像,即使云端计算的「主力厂商」 不想理鲁文,由于「云端计算」实在太红,还有好多好多其他的公司想要和它沾上边,想尬上一脚,因此鲁文的金援不虞匮乏,伙伴也愈滚愈多。
这次风波不知何时了,但我看鲁文也心中充满激昂的感受。电影的武打场面,哪一次是看到「好多人」打一个人把他打得很惨然后觉得很过瘾的?每次最精彩的场面,都是看一个人单挑好多人,把所有人都打得落花流水,观众大呼过瘾!这是网路上最精彩的电影,这是网路最原生的乐趣!在网路上,我们就是不断的看到一些只有10人的小公司打败5000人的大公司,大公司天天派眼线看市场,做新产品,最棒的企画、最棒的QA,通通都做白工;如果是10人可打败5000人,那,1人也可以打败500 人。就算是「云端计算」这么大的玩意,凭一个住在多伦多的Reuven Cohan鲁文先生,恐怕一个人就可以搞定,只要──他会玩这个他口中所谓的「游戏」。
好,现在话题一转,来谈谈「一哥」(ego)。
「一哥」够强的人,自我意识够强,可以做大事。如果鲁文的「一哥」不够,那我想他也别玩这么大的车了,他肯定是有担当的人。
网路上的「鲁文」,其实非常的多,而且经由Web 2.0洗礼几年下来变得更多,可以以「一哥泛滥」(ego flooding)来形容。我自己是部落客,我自己刚好是不错的实验案例,我回想自己的「一哥」,在1992年我有第一个email住址,那时候我还没有 「一哥」。 1996年我自己做了第一个「烘培机」,叫做「威廉共和国」,还加了好几个小游戏,那时候我也还没有「一哥」。 1997年我开始使用ICQ和朋友讲话,那时候我还没有「一哥」。 2001年我出第一本书,那时候我开始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不错的事,但奇怪的是,我也还没有「一哥」。甚至,到了2005年我出了第五本书还在无名小站开了 部落格宣传我的书,记得好像来了几个网友,那时候我也还没有「一哥」。
直到2006年我开了部落格以后,「一哥」却立刻就出现了,我回想,当我发现我的部落格吸引了10个陌生人来看、作正面留言与互动的时候,只要10个人,竟然就让我的「一哥」高过了我卖了3000本书的水准。
网路……真是一个奇妙的地方,不是嘛!
以这样来类推,现在的网路上,有几个人曾经与十个以上陌生人正面互动过,而且对方是以称赞、正面的态度来与我们互动的?
有多少网路人有这样的经验,那网路上就有多少「一哥」!
这些「一哥」被网路赋与强大力量与使命的天之骄子,因为沾到了网路,此后有了足够的信心来策使他再去做更多、更远大的事情,这些事情往往是远超出自己一人之力可以做的事,要是没有网路,恐怕这些人不会去做这些事,就像鲁文先生一样。这是网路所提供的「精神」层面的支援,当这些「一哥」有了精神去凭一己之力做点大事,接下来,网路还提供「实质」层面的,让「一哥」可以发挥杠杆原理做更大的事:
一、网路上什么人都有:以前鲁文若想发起什么,只能从他的同事或邻居开始,现在鲁文的「pool」是全世界的人,只要可和他用英文沟通,通通都是鲁文及这个「云端宣言」的好帮手,于是,鲁文很轻松的就组好一个线上虚拟团队,一起逆着大厂之意推动这个「云端宣言」。
二、网路比以前更好沟通、开会:线上约时间用视讯开会?太死板了!这些伙伴既是草莽组起,也是草莽互动。与这些伙伴沟通,只要配备有MSN、Skype、Twitter,谁发生什么事、有什么想法,通通马上就知道。在每次举办正式线上会议之前,彼此的想法可能已经都了解了好几轮了。
三、网路比以前容易产生感情:由于以上这些工具的发达,只差没见到面,剩下的其实已经熟得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也因为没见到面,鲁文这个团队的互相沟通就免除了社会上一些有的没的没必要的干扰,人与人之间更坦承,就算见到面才发现他们之间长相、文化天差地远也无所谓,「战友」感情已经产生。
鲁文推这个「云端宣言」是对是错,先不评置,但我想问的是,有几个网路上的人,真的把「一哥」拿来「做一些事情」?
网路上愈来愈少人以「一哥」出来做正面的事情了,网路养出许多「一哥」,但大部份的「一哥」想红的都是自己,而不是做一些事情。这样一来可以做的事情就少很多了。鲁文显然不太一样,我觉得他至少做的是一个大联盟,这样的野心,当今的「一哥」几个有?
就算有,我们也不容易再发现。让我想到,有些Web 1.0时代曾经是「一哥」而后退下来的老前辈,曾经叱咤风云,现在带着网路送他们的「一哥」在各行业默默的做大事,谨守着不再露锋芒的承诺,依然提出大远 见,却永远躲在团队后面。像这次鲁文被云端宣言事件给扯出来的风波非常少见,大家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如果以后能多多宣扬某些网路上默默牵动事情的「超级 一哥」,一定能带来更多的「一哥」来做事。网路不必太多人,只要一个疯狂的天天挂在网上工作,就可以产出好多好多精彩的武侠戏,能玩的范围,又岂止云端而 已!